又到“六一”國際兒童節。此時,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們恐怕已經雀躍起來,在家長的陪伴下享受這個有著特殊背景的快樂節日。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磨難,我們倍加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以至于常常在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鬧聲里陷入沉思,思慮著這個問題。我們真正要給予孩子的是什么?
一、解鎖真正能屬于他的生命密碼。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的,是去尊重和守護他們的靈魂,讓隱藏在他們生命里的基因密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讓他們沿著自己的道路自然地生長,讓他們在自己要走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生命是無可逆轉的,它不會因為你我的意志,而去扭轉時空,讓人回到從前。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每個人的到來,都伴隨著一個重要的生命密碼,每個孩子自己的路,就是去解鎖真正屬于他的生命密碼。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密碼都是不同的,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去講教育,那就本末倒置了。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簡單的人,因為我們在成為我們自己的道路上經歷著艱難困苦,我們得到的不只是我們的樣子,也不是我們現在的智慧,而是千萬億年以來生命密碼。我們是億萬年人類精神之火的傳承人,每個孩子都是這樣。我們不我們不能去左右他們,不能去設計他們的人生。我們要做的是在他生命成長過程中,給足他空間,讓他自己努力長成他的樣子,而不是你要教他怎么做一個父母希望的人,老師希望的人,而是讓他自己動腦筋,讓他自己去思考,我想去成為什么樣的人呢,而不是讓他來復制我們的思維和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式。
二、回歸兒童的世界,回到教育的本源。人這一生,哪能一直順遂呢?生命的柔性與韌性,是我們必須傳遞給孩子的。像水一樣柔軟。柔軟并不是柔弱,也不是軟弱。水很柔軟,可是它總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它會繞道,它也有堅韌的毅力去水滴石穿。可是,到底怎么去做到這份柔性與韌性呢?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把愛和希望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我們有沒有付出真心?孩子是最敏感的,你對他是不是真的好,他是一定有感覺的。你的一句不經意的評論,你的一句無心的批評,很有可能都會傷害一個孩子的心。有時候孩子調皮了,做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先去平復孩子的心情。當一個孩子做了“不太好”的事情的時候,他其實自己也是很忐忑的。他的經驗會告訴他,哎呀,我好像做了一件可能會被批評的事情,迎接我的會是什么呢?他的小腦袋里想著這些,他也是很有心理壓力的。理解認同了孩子的心情以后,孩子會覺得,原來大人和我是一起的,我可以信任他的,在這個時候,你再去問這件事情背后的緣由,孩子也就更愿意跟你講實話。這個時候,你再問問孩子,剛剛發生了什么,你是想要做什么嗎,等等。我們日復一日的守護,才能換得孩子對于自己生命的尊重和守護。不求處理問題的時間有多短,不求處理問題的表面效果有多好,而是回到教育的本源,回到兒童心理學的范疇,去處理更本源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去發現,去啟發,目的不在于事件本身的處理,更在于孩子心靈的成長。
最后,愿小朋友永遠明媚璀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