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各種“快樂學習”等新穎的教學理念愈發(fā)流行,很多家長不會讓孩子承受一點學習和生活壓力,這其實是陷入了另一種誤區(qū)。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辛苦的但卻是他們身為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快樂學習”這種類似培訓機構的廣告語開始在學校家長們中廣泛流傳,我們現(xiàn)在講快樂教育,強調(diào)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是強調(diào)不要給孩子太多課外作業(yè)能以及為了應付考試而增加孩子的學習壓力,但這是并不意味著學習就是快樂的,一個學習成績好的孩子,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結果,而這種努力學習的過程,對于孩子來說,本身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假如家長老師們一味給孩子灌輸“快樂學習”的觀念,對于許多孩子來說,這與他們的真實感受是想違背的,反而會對孩子造成許多困惑,進而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我們要呼吁,家長們要給孩子強調(diào):“學習肯定是辛苦的,不努力付出,就不會有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
一、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國外也一樣
縱觀我們身邊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經(jīng)過艱苦的努力,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學習也是一樣,誰不是一路考試拼搏上來的,誰小時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業(yè),有時做得不好還要被老師批評兩下?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這過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樂。有一些家長以為國外的教育就是快樂的,其實在國外,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一樣要很努力學習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成績。比如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教學領域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專門的課程之外,還有藝術、語言方面等領域,充分開拓學生的天賦。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學教室后面不也經(jīng)常懸掛著一把戒尺嗎?據(jù)說,孩子表現(xiàn)不好,老師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兩個老師在場才能執(zhí)行。所以,讓孩子快樂成長是正確的,但是學習過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著孩子課外不需要復習,不需要刻苦學習。
二、沒有經(jīng)過無聊和苦逼的學習過程,就不可能有快樂的學習成績
絕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學習當作是一件快樂的事,優(yōu)秀學習成績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別人玩游戲的時候,別人在看電影的時候,靜下心來學習。有的孩子心智比較早熟,從小便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所以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并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沒有樹立遠大的目標,但至少有一個像考上好中學或好大學這樣的短期目標。但無論是那種情況,他們首先是有一個目標,并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努力付出,這個過程是談不上快樂的。快樂是體現(xiàn)在學習的結果上,當孩子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辛苦的努力得到回報時,學習的快樂才會顯現(xiàn)出來。但是也不排除極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備極強的天賦,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這只是個例,不在我們討論的范圍內(nèi)。
三、讓孩子知道,努力學習是一種責任
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要讓孩子在努力學習的情況下,通過辛勞付出,培養(yǎng)出他們的向上、拼搏的精神和責任感。孩子在上學階段,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而言,努力學習就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在小時候不努力學習,沒有目標,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樂,長大后在工作過程中會變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所以與其說在孩子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能夠自主學習,具備勤奮拼搏的精神,不如說是在培養(yǎng)他們自小樹立起積極向上,有責任感的優(yōu)秀品質(zhì),讓他們長大后踏入社會后具備積極向上,努力付出的責任感,這才讓孩子在努力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最重要目標。
四、美國為什么要研究我們的應試教育,因為我們會吃苦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在詬病中國的應試教育,呼聲最高的就是孩子負擔重,扼殺孩子的天性等。不能否認,有些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不是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甚至很多學習的內(nèi)容對孩子以后的成長并沒有什么用,孩子沒必要花太多時間去學習,這個情況并不是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內(nèi)容。我們關心的是,在目前中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如果你不能改變這種體制,那如何去適應它。所謂適者生存,教育也是一樣,比如高考(課程),如果是按照所謂的素質(zhì)來招生,中國有多少寒門學子能進入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高考制度不能改,是因為我們暫時找不到比高考更好的制度,同樣現(xiàn)在面臨的應試教育,誰都知道它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我們并不可能很快就能改變它。在這種體制下,孩子能做的,就是去適應它,必須要學會努力,勇于挑戰(zhàn),只有這樣才能在這種體制下生存。為什么現(xiàn)在美國不希望招收太多亞洲特別是中國的學生,是因為中國的學生太會考試了,美國許多重點大學每年招收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中國學生,所以美國反過來研究為什么中國的學生如此“優(yōu)秀”。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反而培養(yǎng)了中國學生在千軍萬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能力,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肯努力,會吃苦,為了考試我們不惜一切代價的努力。
五、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我們有些家長總是羨慕國外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除去偏見,外國有些優(yōu)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們學習。比如美國的中小學階段很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以及學習技能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教育多采用鼓勵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著孩子的興趣愛好發(fā)展,因材施教,這是我們教育體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假如有一天我們國家也實行這樣的體制,一樣鼓勵學生注重自己的興趣發(fā)展,那難道只要有興趣,不努力也能取得成功?我們認為:興趣也許是最好的老師,是孜孜不倦學習的動力,但這只是學習的啟始動力,許多孩子對很多方面都有興趣,但是并沒有成為他們以后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簡單,他們并沒有為這個興趣而努力。比方說喬布斯,有人認為他的成功是因為有著非凡的天賦,但是這種天賦也是要在漫長的過程中不斷經(jīng)歷痛苦,不斷嘗試失敗或積累下來。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優(yōu)秀的人也是要通過不斷努力,辛勞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個小孩,他是很喜歡畫畫,但是他并沒有為此而努力過,那他以后就能成為一個畫家嗎?孩子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某件事更加努力學習,更加有目標去學習,甚至為此做出很多犧牲,這才是他以后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為孩子有興趣就會喜歡學習,這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假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