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造機會讓孩子多說話。
比如家長多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與人玩耍,或是讓孩子去問路、買東西。這樣訓練孩子的目的,不在于讓孩子說得多好,多完美,而是讓孩子跨越說話的心理障礙,敢于說話,有自信的表達。只有敢說,愿說,有自信的說,才可能提出“如何說”,“怎樣才能說得好”的更高要求。
2、多聽多閱讀
信息輸入是輸出的基礎。如果說,語言表達是信息輸出,那么,閱讀則是信息輸入。要想表達得好,則必須有更多的輸入。俗話說“腹藏錦繡,口吐華章”就是這個意思。家長應給孩子買好書,并與孩子一起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也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繪本館、書店等地方,用外部環境的熏陶促使孩子閱讀。
3、訓練孩子的作文和演講。
作文是用文字的形式進行的表達,它與語言表達轉瞬即逝的特點不同,文字是可以反復修改的。因此,作文可以訓練孩子更有邏輯、更簡潔扼要、生動形象表達的能力。演講則比作文在訓練語言表達上更有效果,演講稿除了具備作文的功效外,當眾演講還能訓練孩子更有激情、更有感染力的表達效果。
4、幫助孩子復盤和指導重要語言的表達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和老師的及時指導很重要,能幫助孩子發現和認識自己在表達過程中的不足,比如是否有條理,語言表達是否得當,是否生硬無趣等。在孩子重要語言表達的場景中,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及時指導孩子,或當天進行復盤并指導,相信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提升得很快。
5、關注孩子肢體、表情、圖形、文字等的表達
表達方式除了我們常說的語言表達外,還有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圖形文字等表達方式。孩子不擅長語言表達,但是他擅長用肢體動作、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的,說明孩子是具有舞蹈表演的天賦才能。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并積極培養孩子這方面的才能,還能為孩子找到更多的人生路。
復述法
先繪聲繪色的講一遍故事,然后讓孩子跟著去復述。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不同,因人而異設置難度。對年齡小的孩子,可以采取片段化的方式,一段一段去復述,孩子說的故事不完整、不全,一定不要責怪孩子,并且還要大力的去鼓勵他。通過三五遍之后,孩子不停的練,效果會非常好。
游戲法
講完一個故事之后,把故事中生動有趣的情節重新設計和改編成游戲。小朋友們喜歡的老鷹捉小雞、搶凳子游戲、丟手絹、捉迷藏等等小朋友喜歡的游戲,然后讓他們在游戲中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對話、情景動作。目的是讓孩子主動去說話、合理的表達和抒發自己的情感。
角色扮演
讓孩子挑選喜歡的故事或名著,去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即興的表達,要積極地去鼓勵孩子,千萬不要因為他說錯了而急于糾正他或者責怪孩子。因為文學就是需要積極的想象。
編創故事結尾
爸爸媽媽創作出故事的開頭,故意留出故事的結尾,然后給孩子進行游戲的提示。比如,王子是否遇到了公主呢?他們是否生活在一起了,還是從此就失去了聯系等。
一問一答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訓練他的反應能力。看到一個畫面或者看了一個動畫片,家長可以問孩子,為什么喜歡這部動畫片呢?喜歡什么人物呢?從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造句法
選擇孩子感興趣的道具進行訓練。訓練他們與不同道具之間不同的語言表達。家長一定要注意,要不斷提醒孩子,每個道具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和什么樣的人,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與道具發生的關系。訓練孩子就不同道具之間,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和對話的能力。如果你按這樣的方式去訓練自己的孩子,孩子看到一個蘋果,他就能講一段非常棒的故事。
配音
選取動畫片中的橋段,然后把聲音關掉,讓孩子根據畫面中的角色,即興發揮給動畫配音。這種方法特別鍛煉和訓練孩子的應急反應能力。
看圖說話
聽起來容易,做的時候要掌握三點:先看全局看環境,視覺中心點看主題物,近看人物細看動作。比如說這張圖,先看全景,坑和小鴨子。中心點也很簡單,圖畫往往都是正方形和長方形,交叉十字中心點上的人物,就是這個圖片的主旨和主題思想。孩子養成了由遠及近去觀察。觀察人物中,他們在做什么?想什么?他們是什么或者在說什么?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