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輕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很早教他們背唐詩、認字,以為這就是“早教”。實際上,這是一種簡單化的“早教”,對2-3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作用不大,因為他們的長久的記憶還未發展,長大后都會遺忘。有的父母則對孩子的什么事都想試一試感到不安,怕他們弄臟手、臉、衣服,怕他們發生意外,怕他們打破東西,總之一句話“不放心”。這些態度都不宜啟發孩子的想名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 別小看3歲的孩子,3歲以前的孩子已經歷了許多事情,這些經歷將會成為他們教育的基礎。這也就是我們常講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如求知欲、想象力、毅力、觀察能力等等。這些對一個人今后成就大小非常重要,而不在于會背幾首唐詩。如果父母能利用生活中的經歷積極參加與引導,可幫助孩子在3歲以前就開始獲得一種對問題的理解力。例如給孩子洗澡時,可鼓勵孩子用各種不同容器盛水,比較裝水的多少來體會容器的大小;也可讓孩子比較小船、鴨子、裝滿了
開發孩子的智力,是讓孩子學鋼琴好還是學電腦好呢?這是許多父母困惑的問題。也許父母會選擇后者,但是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學鋼琴要比讓他們過早地接觸電腦更有益處。他們的研究顯示,音樂訓練能夠培養兒童的抽象推理,可能使起在今后的學習中數學成績更加優秀。 現在父母可能會覺得,在孩子上學以前就讓他們接觸計算機,將會使他他們在正式上學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勝過他們的同學一籌,可是經專家研究認為,具體到培養關鍵性的智力這一問題上來,鋼琴的鍵盤要比計算機的鍵盤更加有用。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在對5歲以下兒童進行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學的勞什爾博士發現,那些接受過鋼琴訓練的小孩,在對數學、國際象棋、科學、工程學的智能測驗中,得分要比其他兒童高出34%。勞什爾博士綜合評估了兒童對比例概念的理解能力,認為這一點對于他們將來在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表現是至關重要的。 對勞什爾博士這一研
0-6歲的時期,是人的發展關鍵時期,每一個正常的幼兒都能被培養成為博學多才、聰明智慧的人,問題在于你是否把握住幼兒成長的關鍵期,并不失時機地以科學的方法開發出他本來就擁有的潛能。 幼兒早期教育,應當在優化教基礎、培養興趣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素質教育和培養,在“學得無意、學得隨意、學得愿意”的原則下,讓幼兒去認知知識,感受社會,為幼兒今后的學習、生活和進入社會打好基礎。如果這樣做了,相信會出現更多類似的韓寒、亦婷這樣博學多才、聰明智慧的青少年! 作為我們自己,我認同幼兒早期教育。但是,我對自己3歲的女兒并無刻意去培養、去挖掘其某一專長,而是在“學中玩,玩中學”、“走出去,請進來”中,注重其全面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比如日常生活的自理、待人處事的禮貌,認字閱讀、唱歌跳舞等等。這個月,女兒進幼兒園了,老師發現女兒能背不少唐詩宋詞了,能說不少英語單詞和問候語,能唱不少歌詞和曲譜,尤其是對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嬰兒仰臥位,在小兒胸部上方20~30cm 用玩具,最好是紅顏色或黑白對比鮮明的玩具吸引小兒注意,并訓練小兒視線隨物體作上下、左右、圓圈、遠近、斜線等方向運動,來刺激視覺發育,發展眼球運動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2、聽覺訓練:父母可在小兒周圍不同方向,用說話聲或玩具聲訓練小兒轉頭尋找聲源。母親的聲音是嬰兒最喜愛聽的聲音之一。母親用愉快、親切、溫柔的語調,面對面地和嬰兒說話,可吸引小兒注意成人說話的聲音、表情、口形等,誘發嬰兒良好、積極的情緒和發音的欲望。可選擇不同旋律、速度、響度、曲調或不同樂器奏出的音樂或發聲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體敲擊聲如鐘表聲、敲碗聲等,或改變對嬰兒說話的聲調來訓練小兒分辨各種聲音。當然,不要突然使用過大的聲音,以免嬰兒受驚嚇。 3、觸覺訓
據前美國國家神經病和盲研究所所長理查德.馬斯蘭博士介紹,人的智力取決于下列幾個彼此相互作用的因素: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的遺傳基因特性;妊娠期或出生后中樞神經系統受到的損傷或改變;個人經歷與環境。 專家將特定的環境刺激與兒童大腦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聯系起來,結果發現兒童在出生時,其大腦就具備了相當大的學習潛能,并且記憶、行為和感覺在大腦的結構與功能的形成過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每一年齡段,都可用特定方式去刺激兒童大腦的生長發育。通過神經聯結-神經元之間的相互聯結,并由此發展出更多的聯結,大腦可以接收并處理外界的信息。對大腦的刺激導致聯結的產生,隨著越來越多聯結的產生和保持,兒童的學習潛能也就不斷擴大。但如果施予大腦的刺激不夠,則這些聯結就會喪失或消退。 事實上,有關研究指出大腦發展的可塑與否存在著關鍵期。科學家們相信大腦細胞只有在一定的時限內才容易被激活。潘菲爾德博士認
孩子的眼睛總是很好奇,對很多事物的觀察力也很強。說話、走路無一不是通過好奇的觀察得來。但是,當孩子進入到學校之后,爸爸媽媽開始為孩子的成績而心煩,不知道為什么孩子總是不能夠表現出眾,于是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不如別人聰明? 其實,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門戶。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有80%-90% 是通過眼睛和耳朵吸收進來的。因此,有人說:觀察是智力活動的門戶。任何一個人,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他的智力很難達到高水平。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中人之上。”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實驗室的墻上,寫著醒目的六個大字:“觀察,觀察,觀察!” 觀察力是什么呢?是指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觀察,是人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是盲目的、隨意的。人學習知識的過
教育學家研究證實,5歲是孩子的特殊時期,一些孩子在5歲時會在某一方面表現出一種特殊的敏感和強烈的好奇。這時候,父母如果可以及時捕捉住孩子的興趣愛好,細心培養引導,會有意外的收獲。 被稱為“鋼琴詩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肖邦自幼就受雙親的影響,對音樂特別感興趣。開始,父母并不想讓肖邦去學音樂。但看到小肖邦聽不到音樂就哭,剛4歲就要姐姐教他鋼琴,父母意識到這孩子有音樂的天賦。因此,在肖邦4歲時,父母就讓他正式從師學習鋼琴。小肖邦學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樂神童。19歲肖邦就創作了《鋼琴協奏曲》而一鳴驚人。 倘若每一個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樣,迅速及時捕捉住孩子的天賦,順勢引導,就能為孩子成才打開通道。因此,做家長的要善于從孩子平時的語言、動作、眼神或所提出的問題中捕捉敏感區,以幫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后,就具有許多方面的天賦。首先我們要了解孩
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語言是最自然的。您不僅要鼓勵孩子多與小朋友玩耍,您自己也要多和孩子說說話,做做游戲。當您成為孩子的“語言玩伴”時,您就會發現,孩子其實很會說話哦! 1、孩子為什么“嘴笨”? 造成孩子不善表達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不是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孩子“不善言辭的”原因很可能與您有關哦! 您是不是經常給孩子創造說話的機會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您就要注意了。語言是需要運用的。如果您因為工作忙或者因為本身個性內向、不善言談而很少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而孩子又缺乏與其他人交談的機會,那么孩子的語言發展就會受到阻礙。 如果您經常和孩子說話,可孩子的語言表達還是不行。那就請回想一下,在和孩子說話時,您是不是根本沒有給孩子開口的機會呢?如果您總是在唱“獨角戲”,怎么能希望孩子口齒伶俐呢! 此外,許多孩子在不
傳統觀點認為,學齡前兒童不宜過早地學習識字。但現在對兒童識字的最佳年齡有了最新說法。 日前由少年兒童出版社舉辦的“學前兒童識字教育研討會”上,來自京滬兩地的專家認為,3-6歲是兒童學漢字的最佳年齡段,讓孩子盡早閱讀,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益而無害。 無獨有偶,日本東京有多所教幼兒識字的幼兒園,據他們從1967年開始的一項研究,5歲開始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95,4歲時開始學的可達120,而3歲時開始學的更可達130。 我國兒童一般是6歲初入學后先學6周漢語拼音,然后開始“看圖讀拼音識字”。然而,單一的拼音教學不利于開發、發展兒童的思維。據一些語文工作者分析,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生識字時間晚、速度慢、數量少,遠遠未能滿足學生自身智能發展的需要。 專家認為,對學齡前兒童進行識字教育是具備一定條件的。據了解,田林第六幼兒園從中班起對孩子進行識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博士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論”,在我國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加德納博士首次把身體運動作為一種人類必不可少的“智能”來對待,而在此之前,一般人們認為它屬于“體能”的范圍。 大腦的健康發展,無疑是兒童智能發展的最基本條件。而運動,則可增加大腦皮層的厚度,促使大腦釋放出一種叫做腦啡呔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減輕神經的緊張度,提高學習和記憶力。而且,兒童運動時,左右兩側肢體協調動作,又促進了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協調發展,可以充分發揮大腦的智能潛力。還有,由于心臟機能的提高,能供給大腦充足的氧和糖,保證了腦的發育。 智商高的孩子一定擁有協調而又敏捷的身體。因此,早期教育應把對寶寶的身體運動的鍛煉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遺憾,根據對比最近中、美兩國兒童在身體運動方面的調查結果發現:中國家庭對寶寶身體運動的關注程度遠遠低于美國家庭。另一項指標也
女兒不到2歲,我就開始教她識字。教孩子識字,最重要的就是把學習過程轉變為游戲,而不是把它當作任務去完成。 “字寶寶”游戲 我用幾個小紙盒,把它們剪成一張張的小紙牌,用彩筆寫上漢字,說這是“字寶寶”,然后跟小家伙玩起捉迷藏的游戲。我將要學的“字寶寶”藏到家里某一個角落,讓她去找,找到了我就教她讀,并把“字寶寶”獎勵給她。通過找“字寶寶”,女兒認識了不少生字。 接著,我和女兒比賽在報紙上找“字寶寶”,鞏固學過的字。首先,我宣布規則:我在一張報紙上找“得”字,女兒在另一張報紙上找“的”字,每找到一個“得”或“的”字,就在報紙上做一個記號,同時在對方臉上貼一張彩紙,誰在對方臉上貼的彩紙多,誰就贏。一聲哨響,女兒的小指頭飛快地在報紙上穿梭,每發現一個“的”字,她就歡呼一聲,迅速地用筆做上記號,而且不忘“啪”的一聲在我臉上貼張彩紙,才接著找下一個字。為鼓勵女兒,我有意放慢速度,結
書是知識的寶庫,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他的觀察力、想像力、知識的轉換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這種習慣能使寶寶終身受益。 閱讀最初是源于生活中豐富的視覺刺激,周圍的一切對您的寶寶來說都是新的。他們不停地感知、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做父母的此時就要順應寶寶的探究欲望,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閱讀環境、閱讀機會,呵護寶寶剛剛萌芽的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和習慣。 另外,許多父母還會有這樣的經歷——寶寶總纏著你講故事,卻并不愿意親自“閱讀”書中的故事。這時,父母千萬別急于把書本“丟”給孩子,而是應感到慶幸——寶寶已經在書海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樂趣了喲!因為,聽、說、讀、寫是語言智能發展的必然進程,閱讀,正是從父母生動、形象地為孩子講故事開始。 五種方法培養快樂小讀者 方法一:投其所好 曾有一位學者朋友,家里雖有好幾面墻的
近年來,早期閱讀受到關注,然而由于一些基本問題尚未達成趨向一致的認識,導致了早期閱讀的種種誤區: ■由于正規的閱讀(包括成人和中小學生的閱讀)是以文字為基礎的,因此,一說起“早期閱讀”,人們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與識字聯系在一起,把早期閱讀當做提前開始的對嬰幼兒進行的識字教育; ■ 也有人認為學前階段以發展口頭語言為主,而閱讀是進入小學后的學習內容,學前階段不必操之過急; ■ 還有人認為,所謂“早期閱讀”就是看圖講述,因而在語言教育活動的具體操作上常常混為一談。 人們的種種不同認識,引起我們的思索。 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借成人形象地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嬰幼兒在最初階段便出現了早期閱讀的興趣和行為。至于早期閱讀在促進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開啟其智慧、豐富其知識、發展其個性、提高其語言能力等方面的積極價值,以往研究已經證實
發展寶寶的各項智能,環境的刺激和父母的耐心引導必不可少,父母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做起: 用心裝飾兒童房 布置嬰兒房也需要用心,木頭嬰兒床、花花綠綠的墻紙……這樣看似溫馨的嬰兒房其實沒有生命,那么,精致的嬰兒房如何裝飾呢? ·在兒童房間的墻壁上掛一個小籃框,寶寶一旦有一個軟皮球,他就常常會有試著跳一跳的愿望; ·給他拍一些動感照片布置小櫥,文靜的環境里就有了風動; ·在墻角放上一桿球拍,他運動的機會就會增加; ·可以在墻壁上貼一些色彩鮮艷的風景畫,刺激寶寶對野趣的熱愛; ·在裝修的時候,直接噴上檸檬黃或者橘紅色的漆,給寶寶一個明亮的環境。 音樂伴寶寶成長 在寶寶3個月以前,每天可定時給他放一些旋律優美的古典樂曲,每次15分鐘即可。寶寶半歲左右,播放音樂的時間可適當延長,除了過于鏗鏘有力的和近乎瘋狂的樂曲不宜給寶寶聽外,從節奏輕快、富有生
寶寶到了一歲半就可以培養他學數學了。數學是一門純抽象學科,不像動物學、地理學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實地接觸,學習數學只能依靠孩子們自己的思維能力,學習數學自然不能離開教學教具的幫助。現在市場上的數學玩具很多,但良莠不齊,大多華而不實。且來聽聽媽媽們現身說法: 六種最有用的數學教具 撲克 支持率100% 淘淘媽,32歲,編輯,兒子(二歲半) 我們也是偶然發現撲克的作用,平時雙休日或者節假日,有時我跟先生就會跟親戚朋友打幾副牌,一開始是無意識的抱著兒子看,后來發現,兒子對撲克的興趣大大超過對其他玩具的興趣,于是我跟他爸爸逐漸有意識的讓他接觸1-5的撲克牌,沒想到小家伙沒多久就認識了1-5的數字,還能分清梅花、尖、紅心等,并對這樣的游戲樂此不疲。考慮到兒子才兩歲多,我們沒有增加難度,只是讓他在1-5之間比大小,直到他能完全搞懂1-5的大小及加減法,我們準備把范圍擴大到
對一個人的成長期而言,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什么時候最適合做什么是教育上的一大問題。無論做什么事情,一旦錯過了一定的時期,人就很難培養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說有時間制約。這個時期是能否掌握某一功能的重要分水嶺。稱作“臨界期”。 以下是一個關于貓的視覺實驗。把一只剛出生的貓放在四面墻壁畫有橫線的環境中喂養,兩個禮拜后,當這只貓進入一般的環境時,他的視力出現障礙,此貓不認識豎線,只認識橫線。也就是說,當貓生下來后,如果只看橫線,不看豎線,貓就不再具備看豎線的能力。這意味著,在貓生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是他獲得正常視力的臨界期。據說,當貓生下來后,用布蒙住他的一只眼睛,那么當它長大后,把布取下來時,該貓的這只眼睛的視力就一直沒有發育。當我們調查引起貓眼視力障礙的原因時,發現貓的身體并沒有發生什么異常,只不過是在貓眼能力的發育時期,沒給它適當的環境,所以貓眼沒有發揮出它的應有能力。 人
如今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盡其所能對寶寶進行早期才藝教育。才藝教育的種類有很多,如鋼琴、小提琴、體育、武術、唱歌、舞蹈、棋類、繪畫、書法、數學、英語等。 如果寶寶有興趣,健康狀況良好,經濟條件又允許,盡可能地讓寶寶多體驗生活是件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最佳才藝教育時期應該不宜過早,不宜過遲,最佳時機是寶寶興趣最濃、最興奮的時候。 測一測:寶寶有哪些特殊才能 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講座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來我國作短暫訪問。他于1983年出版了名為《智能的結構》一書,他認為人與生俱來具有八種不同智能,包括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邏輯與數理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些智能由人的大腦構成決定。 語言能力:見到某種事物時喜歡用各種詞語描述它;如果在寶寶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換了一個詞,他會馬上改正過來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剛生下來的小貓,關在只有豎線的屋子里飼養,小貓就不認識橫線。放在外部環境時,連自己的行動都控制不了。同樣,如果人在信息刺激不足的環境下成長,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因此,在嬰兒出生后幾個月內,從外部給以寶寶信息刺激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給予嬰兒良好的刺激?這并不非常難的事情,只要父母隨時注意給予孩子關注,注意對他的愛撫,那么日常生活中的每個有意或無意的舉動都會蘊藏著信息的刺激。因此,為了孩子腦的發育,父母就應想方設法地與孩子接觸,無論對嬰兒微笑還是喃喃細語以及幫他翻身等這些動作,都會一個接一個地傳遞信息,促進嬰幼兒腦細胞的發育。
現在,美國流行一句話:喜歡彈跳運動的孩子,不但發育良好,身體健康,而且智力也會得到提升。 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運動能使大腦處于最初的啟動或放松狀態,人的想像力會從多種思維的束縛中解脫出來,變得更加敏捷,因而更富于創造力。同時,運動還能促進腦中多種神經遞質的活力,使大腦思維反應更為活躍、敏捷,并通過提高心腦功能,加快血液循環,使大腦享受到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來達到提升智力的作用。與成人相比,兒童的收益更大,奧妙在于孩子的大腦正處于發育狀態,運動發揮的作用能得到更大的回報。 一、彈跳運動最佳 從運動醫學角度來看,凡是有氧運動皆有健身、健腦作用,尤以彈跳運動為佳。 ·跳繩 跳繩以下肢彈跳及后蹬動作為主,并帶動手臂、腰部、腹部的肌群運動,促使呼吸加深加快,吸氧增多,二氧化碳排泄加速,加上繩子刺激拇指穴位,兩腳心不斷地被地面按摩,通過足反射區刺激大腦,思維、記憶、聯想
2004年高考,李源以總分813的成績奪得廣東省狀元,而在高考前夕,她已經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康內爾大學錄取。 李源的媽媽袁愛玲是位教育工作者。她認為,由于李源對學習具有著強烈興趣,學習成了享受自然就會出好成績。近日,袁愛玲講述了她的教子秘方—— 早教語言,讓孩子對認識世界感興趣 孩子是天生的好奇者,他們生來就喜歡學習新知識。那么,教孩子學習的最佳手段是什么?我認為是語言,包括口語和書面語。 “寶寶起床啦,我們來穿衣服。”李源出生后不久,我就已經開始著手對她進行語言教育了。早上,她醒來,我邊給她穿衣服邊和她說,“今天的早餐是牛奶。”我把她平放到躺椅上,在她面前沖奶、調水溫。每做一個動作都不厭其煩地伴隨著相應的語言表達。 有空閑的時候,我就給李源朗誦古詩。我選擇的大多是七言古詩,既朗朗上口,又押韻動聽。特別有趣的是,每當我朗誦到最后一句時,她一定會“
手抄報
作文
古詩大全
科學常識
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