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一分理解,少一點怨恨
知否中有一句比較經典的臺詞是:
父母之愛子,為計之深遠
。
可見父母對我們愛得深沉,不可計較一時的得失。可是全天下的父母,大多數是為自己的孩子計,而忘記了嫁進來的兒媳婦。
現如今很多90后家庭,在生了孩子之后,都希望能有人幫忙帶帶孩子,畢竟這個階段的很多夫妻身上不僅背負著房貸、車貸還要賺寶寶的奶粉錢,自然經濟方面會較為緊張,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90后的寶媽出了月子之后,就選擇立刻重返職場的原因。而在這些寶媽們想重返職場的時候,不是每個婆婆都愿意出來排憂解難幫忙帶孩子的。最終導致了寶媽們不是生活質量降低,就是錯過了最佳的職場晉升期。這當然會讓寶媽們心里有怨言,從而導致婆媳矛盾不斷。
任何一段關系的維持,都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婆媳之間更是如此。很多婆媳矛盾的產生和升級,都是彼此沒能做到推己及人,沒有一個好的相處之道。
如果每個人都學會換位思考,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也會減少。在如今的社會,婆婆不一定都是惡婆婆,在婆媳關系中,我們要多一分理解,少一點怨恨,家之所以是家,因為它是幸福的港灣,不是矛盾的戰場。
2.偏心婆婆生病無人顧
今天在逛街的時候碰到了以前的同學,真的是差點沒認出來,同學小言手里牽著一個孩子,看起來特別的憔悴。
小言說她原來與婆婆之間關系不太好,剛嫁過去的時候婆婆對自己很冷淡,還經常挑自己的毛病。后來生了孩子,婆婆不幫自己帶孩子,反而去幫自己的小姑子帶孩子,自己媽媽前兩年生了場大病,身體一直不好,也沒辦法幫她。最后自己沒法繼續之前的工作,錯過了晉升機會。不久前婆婆病了,卻叫她去幫忙照顧婆婆,小言當然不樂意,但看見老公醫院單位兩頭跑也于心不忍,最后就答應了去照顧婆婆,這幾天孩子又鬧騰,所以最近人顯得比較疲勞。
小言懷孕前正值事業上升期,小言不想放棄工作,可也舍不得孩子,所以小言直到即將臨產才放下工作在家待產。
小言的小姑子是去年生的孩子,婆婆自從小姑子生了孩子后一直就呆小姑子家幫忙照顧,這一呆就是一年。小言懷孕的時候和老公提前說了讓婆婆回來幫忙帶孩子的事,老公也滿口答應。
小言一直都知道婆婆偏心小姑子,但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連自己孫女都不顧。婆婆只在醫院照顧了小言三天,就說小姑子家孩子只認她,別人帶不來,自己已經幫小言聯系好了月嫂。然后就腳底抹油,又溜去了小姑子家。
月子坐完,月嫂找小言算工資的時候,小言才知道,婆婆真只是幫她聯系,錢是要自己付的。請的月嫂是不錯,可工資不低,一萬三呢。小言心里自然是不痛快了。
小言心里堵著一口氣,索性也不叫婆婆回來幫忙,她倒想看看這婆婆是不是真能對自己親孫女不搭理。這一等就等到復工的日子,3個月的產假馬上就要到了,婆婆一點回來的意思都沒有。小言坐不住了,開始催著老公叫婆婆回來。
叫了幾次之后,婆婆回來了一天,晚飯后,就又以小姑子家孩子做借口走掉了。小言真是氣不打一處來,要強的小言對婆婆死了心。綜合考慮之后,她決定先停薪留職,自己在家帶孩子。
半年后,小言聽單位的同事說,原來小言要晉升的那個職位已經選了其他同事任職,那個同事的能力遠不及小言。小言聽完很失落,對婆婆不幫自己帶孩子這件事又多了幾分埋怨。
不久前,婆婆因上下樓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現在在醫院沒人照顧,想叫小言去醫院照顧她,小言當然不樂意,當時就懟婆婆:你身體好時給誰帶娃,現在就讓誰來伺候你。
誰想,小姑子也學當年婆婆的樣,拿家里孩子做借口,不來醫院照顧婆婆,請護工的錢也不愿意出。其實小言明白,小姑子是被婆婆寵壞了,不但自私,還完全吃不得苦。
小言說:
老人常說,種善因得善果。但我不想去嘲笑她,沒有任何的意義。
而現在小言又沒有工作,只靠老公一個人的收入,如果請了護工家里日子就沒法過了。小言的老公也理解小言心里的埋怨,所以他就白天上班,晚上去醫院照顧婆婆。最后是小言自己看不下去了,放下前嫌主動去醫院照顧婆婆。
好在人心都是肉長的,經過這次的事情,婆婆對小言也有了愧疚與感激。雖然這幾天小言很辛苦,但婆婆對她沒了之前的疏離,對言語里對小言經常有表達感謝。還對小言保證,出院后一定幫小言好好帶孩子,讓小言安心工作。
3.以心換心,方得人心。
從兒媳婦的立場來說,婆婆提出的這個要求就真的是“無理取鬧”了。因為,法律規定的是子女對父母有贍養義務,但是,兒媳和婆婆之間顯然是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說直白一點,兒媳是沒有責任和義務給婆婆養老的。當然,現實中我們看到兒媳去照顧婆婆,那主要是替自己的老公分擔責任了,而不是兒媳應該盡的責任。更何況,之前婆婆身體好的時候,還斷然拒絕幫小言帶孩子,這從情感上來說真的是對小言的一種傷害,所以,小言現在拒絕照顧婆婆也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對于現如今的社會來說,婆婆不幫寶媽帶娃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對于經濟壓力比較大的家庭,有人幫忙帶娃自然是很不錯的。當各方面的壓力,在有了寶寶之后接踵而至,如果只讓寶媽一人承受,那么寶媽對于婆婆的怨言自然是少不了的。
因為如果年輕媽媽辭職3年在家全職帶娃,那么就意味著她要和這世界告別3年,在職業生涯上遭遇一些斷層甚至是滑鐵盧,等到3年后,她又要重新開始在那個已經失去競爭力的職場上,從頭開始,去和很多年輕人甚至是應屆生競爭同一個基礎的崗位。這對于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識大體的老人們,都會顧及到兒媳婦未來的事業發展,以及兒子這個小家庭的難處。
今天你體諒幫助我,明日我感恩回饋你。人與人之間交往最簡單的道理便是禮尚往來。
以心換心,方得人心。
文/無筆
你怎么看待家里老人不愿意幫忙帶孩子這件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