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苦,平。入腎、胃經。
主治:利濕去濁、祛風除痹。因其性平,以「治濕為長,治風次之,治寒則尤其次也」(《本草便讀》),故以治濕邪偏盛之著痹最為適宜。
1.治膏淋,白濁,帶下-小便混濁、治婦女濕盛白帶過多者
本品性味淡薄,主入胃經。善「治陽明之濕而固下焦,故能去濁分清」(《本草綱目》),凡「男子白濁,莖中作痛,女子白帶,病由胃中濁氣下流所致,以此入胃驅濕,其癥自愈」(《藥品化義》)。尤為治小便混濁,白如米泔之膏淋要藥,常與益智仁、石菖蒲、烏藥同用,如萆薢分清飲(《楊氏家藏方》);若治婦女濕盛白帶過多者,可與薏苡仁、白術、澤瀉等同用。
2.治痹證
本品能祛風濕,舒筋絡而止痹痛,用于風濕痹痛,關節不利,腰膝疼痛。因其性平,以「治濕為長,治風次之,治寒則尤其次也」(《本草便讀》)。故以治濕邪偏盛之著痹最為適宜,可與獨活、蠶砂、木瓜等同用。若治風濕熱痹,則須與黃柏、忍冬藤、防己等同用。
1.抗痛風作用
大鼠右側腎臟切除術聯合氧嗪酸鉀造成尿酸性腎病,採用萆蘚水提物1、2、4g生藥/kg灌胃給藥治療28、56天后,可明顯降低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使大鼠腎功能明顯改善;同時降低腎臟組織中TNF-a、MCP-1和ICAM-1表達,使血清MCP1顯著降低。
2.抗骨質疏松作用
綿萆薢水煎液1、2、4g生藥/kg灌胃給藥12周,可增加去卵巢大鼠股骨的骨小梁體積,降低骨轉換率,改善部分生物力學指標;提高去卵巢大鼠最大載荷、最大應力,降低骨轉換,使去卵巢大鼠骨丟失得到改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