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配吳茱萸:草豆蔻行氣散寒,燥濕止嘔;吳茱萸祛寒止痛。兩藥相伍,行氣散寒、燥濕止痛作用較好,適用于脾胃氣滯,寒濕郁阻的腹痛、嘔瀉。
草豆蔻配高良姜:草豆蔻燥濕行氣,兼有開胃消食作用;高良姜溫中散寒止痛。兩藥合用,共奏溫中行氣止痛之功,適用于脾虛氣滯、寒濕中阻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疼痛。
草豆蔻配厚樸:草豆蔻燥濕健脾,溫中止痛,和胃止嘔;厚樸行氣化濁,溫中止痛,消脹除滿。兩藥伍用,具有溫中止痛,散寒除濕降逆的功效,用于寒濕困脾,氣機不暢所致的脘腹疼痛、嘔吐納呆等癥。
草豆蔻配白術:草豆蔻辛香走竄,燥濕悅脾,行氣和胃;白術甘補,益氣健脾,燥濕。兩藥合用,共達燥濕健脾和胃之功,用于濕困脾胃或脾虛濕盛所致的納呆不食,嘔吐洩瀉、脘痞或痛等癥。
1.調節胃腸功能和抗潰瘍作用
草豆蔻煎劑10g/kg生藥連續灌胃給藥5天,末次十二指腸給藥,可增加大鼠胃黏膜的血流量和促進胃酸分泌量。在醋酸造成的大鼠慢性胃潰瘍模型上,草豆蔻揮發油150、300mg/kg具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可減少潰瘍面積,減低潰瘍指數,促進潰瘍愈合;可明顯抑制總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採用寒涼藥(石膏、知母、黃柏、龍膽草)給大鼠灌胃每日2次共2天造成胃黏膜損傷模型后,用草豆蔻揮發油或水煎液20、60g生藥/kg每隔12小時灌胃給藥1次,共3次,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明顯改善。草豆蔻中的雙苯庚酮類成分一草豆蔻素( katsumadai)A、B具有止吐作用,對硫酸銅誘導的錐雞嘔吐具有止吐作用。草豆蔻中所含的黃酮和雙苯庚酮類化合物反,反-1,7-二苯基-4,6庚二烯-3-酮、山姜素、喬松素、豆蔻明均具有抑制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2.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草豆蔻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草豆蔻水煎液10g生藥/kg連續灌胃給藥5天,可增加胃黏膜中SOD活性及減少脂質過氧化產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豆蔻明在角叉菜膠誘導足腫脹模型上可明顯減輕足腫脹程度,降低足組織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CAT含量;可降低炎癥模型大鼠的血清炎性因子如一氧化氮(NO),TNFa,1-1B和1L-6的水平。
因其性溫燥,用之不當會出現口渴等不良反應。
陰血虧虛、津液不足、因火熱而引起的胃脘痛、里急后重、腹脹滿者忌用。
孕婦、兒童不宜用。
不宜超量、久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