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國外的奶粉在自然條件下生產的,所以奶粉的性質完全取決于牛乳本身,而牛乳會跟隨著奶牛所在的氣候季節與飼料有關系,產出來的奶在口感、顏色、成份、溶解度等都會有一定的差距。
廠家會根據烘焙完成的奶粉重新調善包裝上成份容量,以及調勺尺寸,所以不同批次的產品細節會有所變化。
一點沉淀物可能是乳液在生產過程中的乳糖顆粒,在高溫干燥的過程中會有一點咖啡色,不影響使用的。
奶粉含少量焦粉粒不構成健康危害,鮮奶和輔料在被加工成乳粉的過程中,需要經過殺菌、濃縮和噴霧干燥的過程,物料會被加熱到不同的溫度,此時,奶中的乳糖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美拉德反應,產生一些棕褐色的顆粒,通常被稱為焦粉粒,這樣的情況對于奶粉本身的品質,并無影響。
重點是德運奶粉的成份,這個大家關心的特別少,很不起眼,最近國內某超市成堆的白菜價德運奶粉,標簽是調制奶粉,就是說里面有奶,還有別的成份,那這個成份是什么呢,英文叫做emulsifier ,其實就是乳化劑,也就是速溶劑。
速溶劑是大豆里提取的,是增加奶粉中油脂溶解度的物質,出口中國的德運奶粉如此,澳洲本地的呢?其實也是這么回事,看看成分表,都是由milk和emulsifier調配而成,而非一些人所宣傳的,澳洲德運是純奶粉,國內德運是調制乳。
那么,成份一樣,為何口感不一樣?
只能猜測一下,國內超市的白菜德運,和澳洲本地德運,兩者成份都是牛奶粉和乳化劑,區別可能是比例不同。(因成分表沒有標出配比比例,這個地方,廠家會不會做做文章,對出口奶粉和本地奶粉區別對待,或者就不知道了)
有網友認為,國內的所謂的白菜價德運之所以口感不如澳洲本地的,很有可能是大豆乳化劑的比重有點高。而且不是一點半點,再加上超負荷產奶的奶牛所產出來的奶。所以喝起來淡而無味。
關于為何口感差這么多, 其實具體還是要請教食品工業專業的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