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佝僂病在臨床上一般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對孩子的影響各不相同。
第一個階段為初期,又可稱為早期。這個時期的癥狀以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癥狀為主,如易激惹、煩惱、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從而使枕部頭發脫落形成“枕禿”等。如果在這個階段及時發現并治療,遺留后遺癥的概率將會很小。
第二個階段為活動期,又可稱為激期。如果佝僂病沒有在第一個階段被治愈或緩解,就會進入第二個階段。其主要癥狀一般表現在骨骼上。較為常見的癥狀為各種骨痛和骨折,骨骼的畸形是佝僂病獨有的癥狀。6個月以內的嬰兒出現顱骨軟化,至7~8個月時出現額骨和頂枕骨中心部分增厚,呈方顱。佝僂病串珠和手、足鐲也是較為常見的癥狀;佝僂病串珠具體可以表現為在肋骨和肋軟骨交界處可捫及圓形隆起,自上而下串珠樣;手、足鐲則是指手腕、足踝部呈增厚隆起。年齡稍大一些的患者則會有雞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癥狀。這些畸形都是不可逆的,就算此時進行治療也無法將其逆轉回患病前的狀態。這些骨性畸形將伴隨患兒終身。若不進行治療,患兒可能自愈,也可能在發育期結束之前一直處于佝僂病活動期。
第三個階段為恢復期。通過人體自身的代償作用或是正規的治療,第一和第二階段的癥狀開始減輕或消失。這個階段對患兒沒什么不良影響。
第四個階段為后遺癥期。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但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