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進水一定要及時處理,否則容易引起外耳炎,甚至感染到中耳,引發中耳炎。人體的外耳與中耳以鼓膜相隔,在中耳腔內,有一條管子通往鼻咽部,稱咽鼓管。嬰幼兒期,咽鼓管短而直,而且管徑較粗,因此更加容易感染。寶寶有鼻塞癥狀時更應注意。
寶寶耳朵進水先將寶寶側躺著放于自己的大腿上,使進水一側的耳朵向下,用手掌緊壓寶寶的耳根,然后快速松開,連續數次,將水“吸”出來;或者用手指輕輕按壓寶寶的嘴唇,誘使其做張嘴動作,反復數次,以便活動顳下頜關節,促使水從外耳道流出。
緊接著固定寶寶的頭部,媽媽可以使用軟棉棒,在頭部把棉花撐呈蓬松狀,輕輕插入耳朵旋轉,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寶寶的頭部不能動。如果幾次擦干后仍有臭味,就要到醫院給耳朵點藥水。如果寶寶不能配合,請不要輕易給寶寶掏耳,否則會有鼓膜穿孔的危險。
具體步驟:
1、滾動一清潔、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或柔軟、結實的棉紙,卷成一個燈芯繩(不要使用棉花包上尖頭的棉棍或薄紙,這東西可能會脫落在耳道里。不要使用任何種類的小棍棍)。
2、將燈芯繩放進小兒的耳朵里。燈芯繩潮濕時將它撤出。
3、再用一清潔的燈芯繩來做替換。每天至少3次重復進行這些步驟,直至耳朵不再弄濕并且沒有膿液從耳中流出為止(通常需7-10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