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被蛔蟲卵污染是造成嬰幼兒感染蛔蟲病的主要來源。小兒喜在地上爬玩,蟲卵沾在手指和身上,特別是指甲縫內,很容易被帶進口中。
預防:
培養兒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生吃未洗凈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飯前便后勤洗手,不隨地大小便,家長要給兒童修徹底洗曬衣服和被褥。
以人糞作為肥料時,蔬菜、瓜果被蟲卵污染成為中間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燙、生食未經洗凈蔬菜、腌菜和泡菜造成感染。或者當水源被污染時,喝生水可被感染。
預防:
培養兒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不生吃未洗凈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飯前便后勤洗手,不隨地大小便,家長要給兒童修徹底洗曬衣服和被褥。
蒼蠅攜帶蟲卵也是蛔蟲病的傳染途徑之一,有時塵土飛揚,蟲卵隨之騰起,吸入鼻腔或落在飯菜食具上,也能造成感染。
預防:
消滅蒼蠅、蟑螂等,不讓兒童吃被它們爬過的食物。這些昆蟲會把蛔蟲卵、細菌等帶到食物表面,從而傳播消化道疾病。
蛔蟲幼蟲移行癥:
主要見于短期內吞食了大量蛔蟲卵的患者,潛伏期為7~9天。發作時表現為發燒,一般為低燒,精神不好,全身無力,有些孩子還會伴有蕁麻疹等過敏癥狀。
寶寶咽部有異物感,陣發性發作,發作時癥狀與哮喘發作相似,痰少,偶爾痰中帶有血絲,上述癥狀持續1~2周后逐漸緩解消失。
腸蛔蟲病:
患病時體內的寄生蟲數自幾條至數十條,嚴重者甚至上千條。絕大多數患兒無任何癥狀,少數患兒以不定時反復發作的腹痛癥狀最為常見,腹痛部位位于上腹部和臍周,喜按,有時伴食欲減退或多食易饑,常從大便中排出蛔蟲或嘔吐出蛔蟲。
大量而長期的蛔蟲感染,由于蛔蟲對人體營養的掠奪和蛔蟲代謝產物以及崩解后產生的毒素被人體吸收,可引起營養不良、貧血、生長發育遲緩,還可引起神經系統癥狀,如精神萎糜或興奮不安、夜驚、磨牙、異食癖等。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