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分娩的媽媽都忍受不了這種疼痛,那么分娩時有哪些錯誤的想法呢?你了解幾個?
在生寶寶這件事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說法,有的媽媽經歷了痛苦的過程身心俱疲,有的媽媽則表示還好。很多準媽媽可能對生寶寶這件事存在一些誤解,下面就來逐一解答下。
1、順產后很難憋住尿?
錯誤
也許你曾聽人跟你說過,順產會對膀胱肌肉和韌帶傷害,帶來產后尿失禁。這是不真實的。
女性在懷孕期間,隨著子宮的不斷膨脹、增重,很容易出現膀胱頸及尿道的肌肉韌帶松弛,從而改變了膀胱與尿道的正常位置。
加之生產后骨盆肌肉、韌帶也會相對松弛,膀胱和尿道的位置相對下降等,這些就都為尿失禁提供了可能。
但這只是產后在少數人身上可能發生的一種短期的自然現象,不應把它看作是自然分娩的后遺癥,并因此對自然分娩產生恐懼。
醫學上將這種稱為壓力性尿失禁,只要產后很好地調養,適時進行盆底肌肉的自我鍛煉,避免過早負重,這種壓力性尿失禁是可以痊愈的。
2、分娩時要多吃東西?
正確
臨產時,由于宮縮陣痛,有些人無法保持鎮靜,又不想吃東西,甚至連水也不喝。這些狀況對于分娩是不利的。
在待產時,寶媽應該盡量吃些東西,因為只有足夠的能量保證子宮的良好收縮,才有體力把寶寶生出。
不好好進食、飲水就會造成脫水,引起全身循環血容量的不足,當然供給胎盤的血量會減少,引起胎兒在宮內缺氧。
3、破水以后就要趕快生?
錯誤
羊水并非是在為胎兒提供氧氣或分。所以破水后羊水流出,不意味著給胎兒提供氧氣和養分的通道就中斷了。
事實上, 如果已臨近預產期的寶媽出現了破水的現象,大概她需要花上一天(有時甚至會更長)的時間,分娩的宮縮才會開始。
所以,羊水破時大可不必慌亂地奔向醫院。這時寶媽可能不需要催產素的幫助,絕大多數人會在24小時之內進行分娩。
如果在孕35周到孕37周之間的寶媽發生了破水,醫生會想辦法讓寶寶提前生出來,雖然算是早產,但這時胎兒的肺部已經發育成熟,分娩后可以順利存活。點擊懷孕后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兒···
總之,破水并沒有那么可怕,但你必須很重視,及時去醫院就可以了。
4、剖腹產有助于恢復形體?
錯誤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也因此,有些寶媽在考慮生產時也不忘考慮體型問題。
“據說剖腹產髖部不會變大,可以保持體形。”這是很多寶媽選擇剖宮產的理由。但這種說法并不正確。因為自然分娩后,髖部的關節都會自然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從體重的角度來說,產后體形的恢復狀況完全取決于你產前的身體狀況。
如果你原本就超出正常體重,產后你的體重一般還會增加更多,而且很難減掉。
如果你的體重屬于正常范圍,適當的運動就可幫助你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所以剖腹產并不會影響產后體型恢復。
5、用力不當會使產道撕裂?
正確
在分娩的過程中,確實會因為用力不當而使產道撕裂的情況。
當分娩進行到第二產程的時候,胎頭的頂部可以看見時,助產士就會告訴寶媽不要太用力。
因為如果胎頭娩出太快,會陰處的皮膚可能就會出現撕裂,所以要放松,在不該用力的時候放松,用幾秒鐘的時間喘喘氣。
90%的初產寶媽在分娩時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傷,但絕大多數都屬于輕度,很快就會愈合的,不需要擔心。
就算在胎兒娩出的過程中出現什么危險狀況,醫生也會根據當時的狀況來進行側切,肯定會有效防止撕裂的產生。
6、分娩時大叫可以緩解疼痛?
錯誤
有些人認為在分娩陣痛時,喊出來會舒服一些。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分娩時切忌大喊大叫,因為這樣既消耗體力,又會使腸道脹氣,不利子宮擴張和胎兒下降。
由于寶媽大喊大叫往往會吞入大量氣體,引起腸管脹氣,以至不能正常進食,隨之脫水、嘔吐、排尿困難等不利狀況就會接踵而來。
兒科醫生提醒:分娩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先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在生寶寶時聽醫生和護士的指揮,并進行產后恢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