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防溢乳墊可以很好的吸收水分又可以防水,于是有了把防溢乳墊貼在非醫用口罩上面來過濾病毒,但是,你們知道嗎?真正能過濾病毒的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型口罩,它們的纖維直徑可以達到0.5-10微米,可阻隔>90%的5μm顆粒,而防溢乳墊并沒辦法做到這么小的孔隙。
盡管防溢乳墊有阻擋飛沫的作用,但是黏附在上面的病毒一樣會透過孔隙吸入到我們的呼吸道中,使我們生病,所以這種方法不提倡。
作用不大。
大家會從姨媽巾聯想到口罩,估計也是因為相似的結構和材質。一般醫用外科口罩的結構分為三層。
外層紡粘無紡布,具有防飛沫設計,中層熔噴無紡布,發揮過濾效果,內層紡粘無紡布,主要作用是親膚吸濕。
醫用口罩防病毒的重點在中間過濾層,由纖維直徑較小、 過濾性能好的熔噴無紡布超聲波焊接而成,具有一定透氣性,很適合用于醫療、工業過濾材料。
而衛生巾一般由表面層,吸收層和底層三部分構成,表面層與皮膚直接接觸,主打親膚作用,一般用水刺無紡布材料。
中部吸收層是姨媽巾的核心部分,一般用高分子吸水樹脂等材料,不具有顆粒過濾性能。底層防止水分漏出,一般采用環保PE透氣底膜。
所以從結構上看,口罩與姨媽巾的共同點,就是內層都使用了親膚材料。但他們作用的重點根本不同,口罩功能是過濾,姨媽巾功能主要是吸濕。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主要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飛沫非常小,甚至肉眼不可見,要防住這類飛沫,依靠的是口罩的顆粒過濾效率(PFE),衛生巾和護墊暫時沒有證據顯示有這種防護力。
實在沒有口罩,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參考大邑縣疾控中心發布的自制口罩方法。
需要準備的材料有:外層用于防噴濺的棉布,中層用安全無毒的一次性保鮮膜,還有內層親膚的醫用紗布。
然后將這三種材料,裁剪成適合臉部大小的長方形片狀,按照棉布-保鮮膜-紗布的順序疊好,用針線縫合四邊。
再把綁耳朵棉線縫上,一個自制口罩就做好了,佩戴的時候要把棉布層放在外側,佩戴時注意鼻子兩側的密閉性。
這種自制口罩,僅限于非醫務人員,在外出等應急情況下短時間使用,回家后可以清洗晾干。
必須和大家說清楚。自制口罩防護性能未知,細菌過濾效率等功效爭議較大。它是在沒有口罩,又不得不出門的情況下,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自制口罩不能代替其它正規防護口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