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昨天下樓買菜,路口小便利店門口一位兩歲多的娃坐在上面搖啊搖,嘴巴邊嚼啊嚼。他奶奶就一手捧著碗,一手拿著硬幣投啊投。也不知道投了幾元,倒是飯看著喂了半碗。
中國的奶奶們都有一種病, 看到寶寶碗里還有一口飯就非得喂完的病。就說說我自個小時候吧,從小在外婆家長大,打小我就不好好吃飯。外婆家住公園旁,每到喂飯時候總能看到我外婆拿著一碗飯跟在我后頭,我邊在公園看魚,玩耍,我外婆就這么見縫插針地邊喂我,直到一碗飯都喂光了才善罷甘休。于是我外公看不下去了,這這么能行呢?不好好吃飯就得治,于是每到吃飯就用繩子把我腿綁在桌腳上,不吃完就不能跑。于是乎我從小就長得跟豆芽似的,這么大陣仗地吃飯也沒見長肉。想必是對吃飯根本提不起興趣,就算每餐的那碗飯吃完了也不會吸收吧! 自己當了媽以后,自從小心心開始吃輔食,天天變著花樣給他弄吃的。由于是自己帶孩子,所以也秉持著愛吃吃,不吃拉倒的態度。兩歲過后,寶貝能慢慢自己拿勺吃飯,就盡量讓孩子自己做主吃多少(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媽媽比較懶),不強喂。雖然有時候吃得不盡人意,但體檢時體重身高倒也都在正常范圍。所以也就隨他去了。
隔壁的童童從小奶奶爺爺帶大的。可就由不得他了,每天一到飯點時間,全家人如臨大敵,放下手中一切事情,務必為喂下那碗飯而保駕護航。有一次飯點的時候去他家借東西,看到爺爺抱在腿上,奶奶坐在對面,手里拿著一碗面條喂食。童童每吃下一口,老兩口子就發出極盡能事之贊美。 可這才吃了幾口,童童就小嘴緊閉,頭扭來扭去,就是不肯好好吃,掙脫爺爺的懷抱,跑開飯桌。于是老兩口又變著花樣,跟在后頭,一會拿玩具一會開電視,想轉移他的注意力。而奶奶就見縫插針地喂上一口。看我在一旁,童童奶奶說,“不好意思晚點喂完飯我再帶童童去你家找心心玩,不然我怕你在這,童童都分心了不肯好好吃飯”。于是我連忙告辭!
一會童童奶奶帶著童童到家玩。“呀,總算是喂完了,真是每喂一頓飯感覺老命都要沒了,你說這孩子怎么就不肯好好吃飯。愁死我了”“童童奶奶,何必那么累,孩子不吃餓一頓,下頓餓了胃口就會好一些。一頓沒吃,沒事的。” “哎,我實在是做不到呀,只要孩子碗里剩一口飯還在,我就感覺任務沒完成,這個心里實在不好受。你別看這一小碗面條啊,我早上六點多去菜市場買來的最新鮮的大骨熬的湯底。里面青菜是爺爺在陽臺上弄的菜園子種出來的,別人可別想打這個菜的注意,無污染無農藥,純天然全手工的菜,只能我們童童才能吃上。蛋呢還是他外婆鄉下老家放養的雞生的土雞蛋。面條還是童童爸爸網上買的面條機,他媽媽自個做的面條,平時他媽媽還自己榨菜汁,胡蘿卜汁,或者南瓜汁,放進面條里,做成五顏六色的有營養純手工的愛心面,放在冰箱里,我們要做就拿一團出來下面。這里邊的肉末我還得一刀刀剁,生怕沒剁爛,噎到了小祖宗,青菜也要一一剪過。你說這樣一碗匯集全家人心血的營養餐,他不吃完能對得起誰啊!” 我看著童童瘦削的小身板,一點也不像頓頓飯都吃那么多,而且還營養搭配得那么全面的孩子。就是因為這樣他奶奶更是內疚,把每一頓飯當成頭等大事來抓,仿佛孫子一天不吃成大胖子,就是她工作的失職似的。從起床開始,早餐、水果、點心、午餐、午睡醒來的蒸蛋、晚餐、外加牛奶。感覺童童一天的嘴似乎沒停過,而他奶奶也孜孜不倦,全心全力地堅持著喂飯。
我們身邊有多少喂食強迫癥家長?只要看見孩子碗里還有剩飯就不踏實。很多奶奶包括媽媽都中槍了吧? 從小被強迫喂食的孩子往往已經失去了對食物本身的興趣。經常喂食過量也失去了饑飽感,于是到飯點就抗拒進食。一抗拒往往大人就更加著急,更是想方設法地喂食,一頓飯要吃個把鐘頭。有耐心的家長就跟著后面追著喂,比較強勢的家長就干脆用武力來解決,孩子甚至是含淚吃完。 正常人都有饑餓感,餓了就吃渴了就喝是人的本能。一頓沒吃飽,下一頓自然會補回來。大人需要做的是提供健sunshine康與營養均衡的食物給他,自己做好進食的榜樣,一到飯點全家人開始吃飯,吃完才離開飯桌。久而久之孩子會對吃飯會有規律與自律的認知。
從孩子能用手抓食物,能握住勺子就開始有意識的培養他自主進食,給他多一點時間,并適當引導與鼓勵他能夠自己好好吃飯。就算一開始灑落得到處都是也沒有關系,隨著他手指精細動作的發育會進食得越來越好。良好的進食習慣一旦養成大人只會越來越輕松。而強迫喂食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進食的意識和能力,干預了孩子主動進食能力的形成。辛苦了自己,還害了孩子。 愿天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愿天下不再有強喂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