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在長沙舉行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中了解到,截至7月12日,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顯示:
全省2017年因食用蘑菇導致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141起,473人發病,23人死亡。
“當前,我省已進入毒蘑菇中毒高發期,近3年我省毒蘑菇中毒事件起數、發病人數、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省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時段看,多集中在每年的夏秋季5月~9月;從職業分布看,主要為農民、家務及待業人員、學生等;從發生場所看,主要發生在家庭;從中毒性質看,發病急、病死率高,無特效藥;從毒蘑菇種類看,我省毒蘑菇種類繁多,危害最大的是灰花紋鵝膏、裂皮鵝膏、假褐云斑鵝膏和亞稀褶紅菇等。總體來看,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呈季節性規律,家庭為主要場所,發病急、隱蔽性強、病死率高,對農民造成的身心傷害大。
頭號毒蘑菇灰花紋鵝膏
專家指出,蘑菇中毒呈明顯的家庭聚集性。因我省沒有大型的野生蘑菇市場,大部分均為公眾自行采摘,加工烹調,家庭成員食用。毒蘑菇一般長在山林,農民接觸的幾率較大,農村多為老人和留守兒童,加之老年人視力不好,喜歡依據所謂的經驗摘采野生蘑菇,造成毒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為避免悲劇發生,專家告誡居民不要隨意采摘野生菌。
(文章摘自騰訊新聞 版權歸屬:長沙晚報 記者 楊蔚然)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