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夏天快到了!又到了帶孩子在戶外肆意撒歡兒玩耍的季節了。但與此同時,一些討人厭的蚊蟲也開始撒歡兒了,比如蚊子、蜱蟲、蜜蜂、隱翅蟲等等,簡直是組團來作妖。寶寶不小心被叮咬了,又癢又疼,起大包不說,還容易被它們隨身攜帶的各種病菌感染,想想就讓人心塞。 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份“治蟲秘笈 ”,帶大家了解一下,當寶寶被上述這些蚊蟲叮咬后,我們該如何處理。 蚊子 犯罪自述 沒錯,我就是俗稱昆蟲中的“三賤客”之首的嗡嗡! 我們平時喜歡有積水、濕熱的地方,草地、廁所什么的也很好,又能欣賞風景,又方便找到血液大餐。凡是被我咬過的地方,不光會起包、奇癢無比,還會隨機獲得我身上攜帶的各種病毒、細菌。 錯誤做法 2歲以內的寶寶,被蚊蟲叮咬后,要避免使用含有樟腦、薄荷的清涼油。 正確處理5步曲
寶寶睡覺時,為什么總是保持投降式睡姿?看完后你就明白了!這時媽媽會把小寶寶的手再平放下來,沒一會兒寶寶又恢復原來的姿勢,這是怎么回事? 新生兒睡覺時,為什么喜歡高舉雙手?媽媽或許該知道這3件事! 1、胎兒時期的遺留問題 其實小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在媽媽的肚子里時,小寶寶就習慣性地將雙手舉高。尤其是到了孕晚期,子宮空間越來越小,寶寶的活動空間會受到限制,這時更會將雙手舉高。尤其是你在做B超時,不妨觀察一下小寶寶的姿勢。所以小寶寶出生之后,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睡覺習慣,所以是胎兒時期的一個遺留問題。 2、身體發育好 你知道嗎?其實寶寶保持這一睡姿,反而會對寶寶身體發育有好處,家長不應該過于長治,更不應該將寶寶的手綁起來。所以說想為了寶寶發育好,盡量不要過度控制寶寶的手和腳的姿勢,比如說有一些家長,擔心寶寶腿型發育不好,
孩子不說話,家長千萬不能光靠等。家長則需定期安排孩子接受全面的語言評估和個體化的語言康復,幫助孩子盡可能地發揮其溝通潛能! 科學研究表明:在兒童2到3歲半之間,與持兒童的比例大約是13.5%到17.5%!在4到5歲之間,被診斷為語言障礙的兒童語言問題一般會持續,到了學齡期以后,還會延伸到和學習相關的閱讀書寫方面的困難。而至今仍沒有任何科學的方法,能夠在2到3歲語言發育遲緩的幼兒中,準確地區分出哪些將趕上同齡人,哪些又將有持續的語言問題,所以還是要家長提高警惕,及早發現,早做干預。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 一、語言發展的重要性 知識和技能 可能很多家長對語言存在很大的誤解,感覺自己孩子不會說話,到了機構就告訴老師,你就教我家孩子說話就好了!而事實上語言不僅僅表現在嘴巴說出的話,更多的還有手勢、眼神、表情、肢體
孩子吃什么補身體?不讓吃肉、不給吃水果,那么孩子的營養從哪里來?你們老讓孩子多吃五谷雜糧,少吃肉蛋奶,別吃寒涼的水果,那營養從哪里來?拿什么長身體呢? 小編發現,大部分因為孩子積食、生病來咨詢的的家長,都不是粗心不會照顧孩子的大人。 正相反,他們都是那些在喂養上勞心勞力、變著花樣挖空心思的給孩子補充營養的家長們。 可結果呢?孩子越長越瘦小....癥狀越來越多......醫院越跑越勤....為什么就是不讓吃肉蛋奶?為什么就是說要少吃水果? 飲食清淡,真的不會更加營養不足嗎? 這些疑惑,相信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后,一定能更加理解如何正確的給孩子飲食,孩子的身體狀態也會越來越好。 你以為是營養,其實是負擔! 有些家長對于助教老師和六師妹“少吃肉蛋奶、不要吃寒涼水果”的建議其實都是不太理解的,正是因為不理解所以做
積食是小兒百病之源,很多孩子體弱多病,出現咳嗽、鼻炎、便秘、腺樣體肥大都是因為積食在作祟。春天本是該順應自然往上長的時候,這時候積食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健康,還會成為孩子春生路上的絆腳石。 一、積食,也是絆腳石 積食是中醫的說法,指孩子吃得過多損傷了脾胃,導致食物停滯在脾胃里的一種病癥。 這積食,和其他病癥有什么關系,又是如何成為孩子春生絆腳石的呢? 積食的孩子都有脾虛 孩子天生脾常不足,運化功能有限。假設脾胃一次只能運化半碗飯,結果孩子每次都一大碗米飯+雞蛋+肉類。脾胃為了運化多出來的食物,就得加班加點工作。 積食會導致脾虛,脾虛又會加重積食,一來二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脾的主要工作是運化,把食物的營養化為己用,在運送給各個臟腑,濡養全身。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對營養需求很大。而脾虛的孩子偏
寶寶發燒,看這篇就夠啦!需要的都在這里,請收藏。煩惱來了,沒想到太陽大,春天的風也猛啊,我家寶寶體質差,發燒到38℃。 “昨天氣溫還20多度呢,今天一降溫了,寶寶又發燒了。” 所以呀,首先要提醒大家:冬天過后,一般都會有一段時間“倒春寒”。寶寶體質虛弱、免疫力差的要千萬要注意適當“春捂”,不要因為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給他脫掉冬裝,特別是早晚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 關于發燒,之前也說過不少。家長對寶寶發燒經常會表現得手足無措,吃退燒藥吧,又怕副作用太大。不吃藥吧,又怕孩子體溫過高,把身體燒壞。看著眼前燒得迷迷糊糊的孩子,心里別提多著急了。最后就得趕緊把孩子往醫院送。其實孩子發燒并不可怕,主要看家長的退燒方法是否正確。 今天就推薦一篇綜合性“寶典”供大家參考吧。 寶寶為什么會發燒 發燒,術語叫發熱,是臨床
孩子越晚說話越聰明?正確答案在這里。比如據說愛因斯坦到四五歲的時候,才說了第一句話,因此得出開口說話晚的孩子,一般很聰明的結論。 但是,這只是個別例子,沒有任何科學依據。謠言止于智者:寶寶說話的早晚與他聰明與否并沒有啥關系。 孩子說話晚的原因 1,本身的語言發育狀況相對緩慢; 2,遺傳因素:家里有人說話晚的,即使孩子說話晚也不代表孩子的語言發育的不正常; 3,父母少言寡語,寶寶缺乏學習與模仿的對象與語言環境; 4,父母沒有足夠的耐心,一旦孩子說的不好,父母就急于求成的糾正發育,這樣反而適得其反。 孩子多大開口說話才正常呢? 一般情況下,還在5-6個月的時候,語言能力開始快速發育。這個時候,他們會開始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也可以根據聲調分辨周圍人的情緒。
孩子不肯坐安全座椅?聰明媽媽教你這么做。還嚎啕大哭,有時候因為趕著出門的原因,加上心軟也就隨她去,不坐就不坐。 可是有一次,和娃爸同事一起出門溜娃,看著他家只比我家大一歲的娃非常自然地就爬進了安全座椅,我才突然驚醒,原來讓孩子坐安全座椅并不是一件難辦的事,而是父母并沒有把它也當回事。 痛并思痛,過后不久我家就開始了讓娃坐上安全座椅的拉鋸戰。 讓娃乖乖坐上安全座椅第一個要攻克的大關就是,說服她奶奶。只有1歲多的孩子其實也很會“察言觀色”,她知道只要有她奶奶在的地方,她的任何要求都會被答應,只要她不愿意坐安全座椅,她奶奶肯定會把她抱下來。 所以我首先就和她奶奶就這一件事進行了一場認真的談話,明確孩子一定要坐安全座椅的重要性,首先利用恐嚇威脅法告知奶奶不坐安全座椅會發生什么后果,而后以情動人,告知兩人孩子對我們這個家庭的重要性,
0-3歲寶寶精細運動的培養,玩轉指尖上的學問!孩子動作發展敏感期在0-6歲,其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大肢體動作發展和手部精細動作發展。 寶寶出生前三年,大部分媽媽更關注的是寶寶大運動的發育情況,只有少部分媽媽會關注到寶寶精細運動的發育。其實精細運動的發育與孩子的智力發育有更密切關系,精細運動發育得好,寶寶才會更聰明,尤其體現在入學后閱讀以及數學方面。今天,就來大家分享一下0-3寶寶的精細運動吧! 1、什么是精細運動 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細運動主要指的就是寶寶的手部活動,主要包括眼手協調、手指屈伸和指尖動作等局部活動。但事實上這并不只是指單純的手部靈活度,更是指能夠憑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精細運動是調動手指、手腕、腳趾、嘴唇等小肌肉的運動,大致順序是三月玩手、五月抓手、七月換手、九月對指、一歲亂畫、二歲折紙、三歲搭
想要孩子睡得好怎么辦?如何讓寶寶養成一個吃飯好習慣?孩子處于快速生長時期,良好的睡眠對生長發育特別重要。想要孩子睡得好,家長的好習慣少不了,看你做到沒? 有經驗的家長都知道,如果孩子晚上睡得好,白天就會很精神,也能學到更多東西,玩也會玩得很開心,相反,如果孩子睡得不好,白天雖然醒著,但精神頭不會高,對很多東西也不會太感興趣,有時候還會非常鬧人。 良好的睡眠不僅有利于孩子長高,還有利于大腦發育。怎么做孩子才能睡得更好呢?睡前家長的好習慣,不僅讓孩子睡得更香,還能促進親子關系,看你做到沒? 不讓孩子晚飯吃太飽 孩子吃過晚飯,一般不會有太大的活動量,吃得太飽不容易消化,增加腸胃負擔,容易積食。吃得太多,孩子睡覺不踏實,也會增加夜醒次數。 孩子的晚飯吃7分飽就好,食物要清淡易消化,最好不要多吃肉。在孩子大些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在晚上吃
讓寶寶養出一個吃飯的好習慣很重要,幫助寶寶養胃該如何吃飯呢?接下來小編分享2歲寶寶如何養成正確的吃飯規律。 寶寶出生后的頭三年,身體發育很快。怎么吃、如何吃就成了家長們掛在心頭的問題。畢竟,寶寶吃進去的東西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燃料”。但有句俗話說得好,“病從口入”,不少寶寶經常生病,就是因為吃得不對造成的。 寶寶嬌弱的脾胃是抵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脾胃好則身體好,脾胃不好了,積食、內熱就會出現。身體在出現內熱的情況下,偶受風寒就容易發展成感冒。因此,想要寶寶身體好,護好脾胃很重要。 我發現,造成寶寶脾胃受損的,很大程度上居然是家長普遍認為的吃飯好習慣,很可惜。家長自行對照一下,中了就趕緊改吧。 飯菜不能浪費,要全部吃完 不少生在舊社會、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的老一輩會視“浪費食物”為最大的犯罪,也會把這種樸素的思想延續在教育下一代
寶寶自費疫苗打不打?給寶寶接種疫苗,家長需了解哪些知識呢?初為人母,手里捧著一個可愛的小不點,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除了喜悅,相信新手媽媽們在照顧寶寶時,還是有些手忙腳亂吧?關于寶寶疫苗接種,這些姿勢get了嗎? 雖然早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嬰兒用品,孕期育兒書籍也翻看了不少,但真正面對一些問題時,寶爸寶媽們依然會有些不知所措、疑慮糾結! 比如接種疫苗! 寶寶6個月左右,從媽媽那里獲得的免疫力基本消耗完了,身體的抵抗力會進入一個低谷。而疫苗,就開始“閃亮登場”,它可是幫助寶寶抵御外來病毒侵襲的有效手段。 特別是對于低齡寶寶來講,他們的免疫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接種疫苗,就相當于給他們穿上預防疾病的“盔甲”。 為了讓寶寶獲得足夠的免疫力,從 2~3 月齡開始,便進入了疫苗接種的密集時期。 有的寶寶接種疫苗之后,出現了發燒現象(
睡覺長個有訣竅!家長做好這2點,孩子睡得好,長得高!尤其是現在正處于“長高黃金季”的春天,寶媽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想要讓孩子的身高在這個春天“竄一竄”。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孩子的身高不完全是受父母遺傳的因素所決定,后天因素對身高的影響也很大。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決于父母基因,30%取決于后天的飲食、睡眠、運動等因素。 孩子的飲食營養是影響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前幾天若蘭媽咪專門寫了如何通過合理的“飲食”幫助孩子長個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孩子長高黃金季,別光補鈣!3個飲食妙招為孩子長高“加速度”! 其實,在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對身高的影響排名第一,超過飲食和運動,因為在睡眠中會分泌出生長激素。今天,若蘭媽咪再和各位寶媽們聊一聊,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睡眠”幫助孩子長個子。其實通過睡眠促進寶寶長個子并不難,家長
寶寶大便出現什么異常需注意?查看寶寶大便要注意幾點?特別是孩子的大便出現這4種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接下來看看下文。 因為寶寶的語言發育還不是很完善,因此當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往往會通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適。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態,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的大便,一旦發現了大便異常,就要及時判斷原因,若無法自我判斷則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耽誤孩子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孩子的大便出現這4種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 1、大便中帶有鮮紅色的血絲 發現孩子大便中帶有鮮紅色的血絲,說明出血的部位和肛門離的很近,可能是因為拉大便過于干燥所引起的肛裂,或者是孩子腸道后段發生了損傷,從而引起血液隨著大便一起排出體外。若孩子大便里面有粘液膿血且帶有惡臭味道,同時伴有發高燒、腹部疼痛嘔吐等,則說明孩子可能受到感染,因細菌的感染所導
兒童散光該怎么護理?兒童散光的癥狀有哪些?孩子出現散光是怎么回事?散光顧名思義是眼睛屈光不正,這主要是和孩子的角膜弧度有關系,如果長時間處于散光狀態會讓孩子視力疲勞以及視物模糊,一旦發現孩子有散光的癥狀,應該及時治療。 兒童散光的癥狀有哪些? 因為散光屈光不正會引起視覺疲勞,輕度的散光并不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可能孩子偶爾出現視力模糊及頭痛,嚴重的話會導致看東西模糊或者扭曲。尤其是近距離長時間的工作就會看東西重影以及頭痛眼脹。另外一部分孩子看近處或者遠處東西時看不清楚,為了能夠調整事物的狀態會養成半瞇著眼看東西的壞習慣。除此之外為了能夠看清東西,孩子的視網膜會不斷的進行調整,有時間下去會讓眼睛疲勞。 兒童散光的4大生活護理要做好! 1、要注意用眼衛生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能用手直接去揉搓眼睛,不然會產生眼
為什么有些孩子總是生病?只因家長做錯了這幾件事,要盡早改正。生病就成了家常便飯,看著孩子難受的樣子,很是心疼。 孩子是家長的寶貝,對于孩子的照顧自然是無微不至的,就怕他有一點不舒服。所有自己認為對孩子好的東西統統用到孩子身上,給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的才肯讓他出門,就怕被風吹著受涼。但是孩子卻不如自己期望的那樣身強體壯,反而會經常生病。除了體質弱的原因,還與家長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有關。為什么有些孩子總是生病?只因家長做錯了這幾件事,要盡早改正。 晚餐把孩子喂得“太飽”,就怕孩子餓著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所以每次吃飯就把孩子喂得飽飽的,就怕孩子餓著肚子,對他的成長發育不好。可是,這樣做恰恰就對孩子的健康不好。早上吃得飽一點沒問題,因為白天孩子跑來跑去的,食物消化的也快。但是晚上就不一樣了,通常孩子吃過飯后一會兒就該睡覺了,如果
養娃不能太干凈,尤其是照顧小寶寶,有些地方還是“臟”點好。如果過度干凈,會破壞孩子的免疫系統,反而使孩子更容易生一些過敏性疾病。 所以,養娃不能太干凈,尤其是照顧小寶寶,有些地方還是“臟”點好。當然,這里的“臟”是從安全和預防疾病來說的。 寶寶耳朵“臟”點好,過度清理反而有害 很多寶媽覺得寶寶有了耳屎,以后會成硬塊,影響聽力。而且,耳屎看起來很臟,不清理不衛生。于是,寶媽會用棉簽或者兒童掏耳勺給寶寶清理。但是,小寶寶會亂動,哭鬧,很難配合,這樣就有可能因為力度不當而使其脆弱的耳膜受損、耳道受傷。 其實,耳朵不必清理太干凈,耳屎并不臟,它是耳朵的分泌物,還能起到隔絕細菌和水的作用。如果清理過度,反而容易使異物進入,對耳朵造成傷害。所以,寶媽最好別給寶寶掏耳屎,如果耳屎太多影響力寶寶的聽力,可以到醫院由醫生進行專業清理。
孩子夜驚、夢魘、磨牙、打呼嚕……這些你遇到過嗎?依然不會讓你省心,只有每天晚上孩子睡了之后,那曾經的自由時光好像又向我招手了。 最近忍不住跟同事抱怨了幾句睡眠質量太差,沒想到就被一位同事媽媽搶了話筒: “你就知足吧,我女兒昨天半夜睡著睡著突然一下坐了起來,哭喊了兩句躺下繼續睡,把我嚇得睡意全無。等到天快亮了,我的困意剛上來,她又熱熱鬧鬧地說了兩句夢話,說完還配呵呵兩聲冷笑,我就再也睡不著了……” 另一位同事媽媽接茬說,我家孩子睡覺老磨牙,每天聽著他磨牙的聲音入眠,“也是醉醉的”。 果然心里“平衡”了很多,哈哈。不過,玩笑歸玩笑,兩位同事媽媽的煩惱確實不占少數:幾個月大的時候睡不安穩也就罷了,好不容易長大了,能睡整覺了,反倒又多添了這么多“毛病”,確實挺讓人抓狂。 對于孩子來說,什么才是好的睡眠?睡
辟謠:寶寶黃疸曬太陽就好了?實際情況,聽聽醫生怎么說。給我發來了信息,說已經成功“卸貨”,喜得一兒,還發了張和寶寶的照片。 真好,看著笑容和身邊寶寶熟睡的臉,心中莫名一種感動和暖意。 “誒?寶寶是不是最近兩天皮膚開始有些黃啊?”我點開圖片,放大看的時候,出于職業敏感問到。 ”是呀,頭兩三天還好好的,就這一兩天好像臉色比較黃些。老人家說,這個很正常,讓寶寶多曬曬太陽就好,所以我也就沒太在意了。怎么啦?有什么不對嗎?” 人們常說:“十個寶寶八個黃”。這個“黃”,指的就是黃疸,是新生兒時期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寶寶黃疸,事情可大可小,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什么情況是正常的現象?什么情況下需要就診?如何正確護理黃疸寶寶? 一、生理性黃疸 1、生理性黃疸:60%左右的足月寶寶和
寶寶出生后,身份證不用急著辦,倒是這些證件家長可得及時辦理。身份證是暫時用不到的,倒是下面這些證件可得及時辦理,父母一定要注意。 1.辦理出生證明 大多數家庭在孩子出生以后,他們會拿著相關的手續,在醫院把出生證明辦好。如果沒有出生證明,孩子就沒辦法上戶口。父母在給孩子辦出生證明之前,一定要給他們想好一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一旦登記上了就很難更改。有些父母在給孩子起名方面非常講究,等到寶寶出院了,名字還沒有想好,最后只能想好名字以后,再讓醫生幫忙辦理出生證明,這樣就比較麻煩。建議父母可以在寶寶出生之前,多想幾個名字,這樣在出院之前就可以辦理出生證明。 2.給寶寶上戶口 寶寶滿月以后,父母可以帶著寶寶的出生證明和戶口本到當地的派出所給寶寶上戶口,如果爸爸和媽媽的戶口本名字不在一起,可以先把媽媽的戶口遷過來,然后再給寶寶上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