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自己吃飯會遇到哪些麻煩? 第1個小麻煩:他總是把食物灑在地上 剛剛學會拿小勺子的寶寶,總是拿不穩,好不容易舀起來了,搖搖晃晃的又掉到了地板上,弄得餐桌和地板臟兮兮的,打掃起來可真麻煩。 媽媽好辦法: 1.先讓孩子學著自己吃那些容易舀起的食物,比如蒸蛋羹或蔬菜泥。也可以讓他先練習用手拿著吃東西,比如把蔬菜或者水果切成條狀,或者是給他小面包、烤饅頭片之類的。 2.選擇合適的餐具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底部帶吸盤的小碗以及符合嬰兒抓握的小勺子都能避免這個麻煩,或者幫助寶寶更容易地把食物放進嘴里。 3.如果怕他把地板弄得很臟,就要事先在他的餐椅下面鋪好報紙或者容易擦洗的塑料地墊。這樣媽媽收拾起來也很方便。 第2個小麻煩:他弄得自己的身上和手臉都很臟 寶寶除了會把食物扔在地上,還會把自己也弄成個“菜”人,全身上下都沾滿
在養育寶貝的過程中,喂養是媽咪關注度很高的話題。“民以食為天”,寶貝正處于長身體的時候,“吃”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媽媽該怎樣喂養寶貝呢? 1.寶貝生病了,更應該多吃東西,這樣才能“扛得住” 人在生病的時候,由于肌體內臟的原因,大都會出現食欲下降的情況。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即使是身體健康的寶貝,每一餐都可能會有不同表現。如果過于要求寶貝多吃,對他的消化器官和功能將是一個挑戰,強逼的態度有時還有可能促使寶貝厭食。 解誤之道: *媽咪不要因為寶貝吃得少過于擔心。應該讓他的胃腸休息一下,等病好了他會主動吃東西的。不要大驚小怪或愁眉苦臉,那樣會加劇寶貝的心理負擔。 *做些清淡可口、好消化的東西給寶貝吃。量不一定多。 2.貧血就得多吃蛋黃和菠菜 兒童缺鐵性貧血最
安妮和老公于兩年前移居到美國加州,今年初,家庭喜添新成員——女兒雯雯。初做媽媽,安妮既興奮又緊張,所謂入鄉隨俗,安妮也特別留心觀察美國媽媽是怎樣照顧寶寶的。 現在,雯雯已經滿6個月了,安妮開始著手準備雯雯的“輔食大業”,這幾天,她向好朋友們——幾位美國媽媽“求取真經”,認真為雯雯準備著新一階段的喂養計劃。和中國的媽媽一樣,美國媽媽們也將嬰兒營養米粉作為寶寶添加輔食的第一步,因為寶寶的腸胃功能還沒發育完善,而大米是谷類食品中最不容易引起過敏而又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食物。 那么應該如何選擇米粉呢?安妮幫我們總結了美國媽媽們的“經驗談”: 第一步:營養全面、均衡是關鍵 36歲的薇薇安已經養育了3個可愛的孩子,她告訴安妮,6個月左右的寶寶其實胃容量很
夠細、夠爛——這是多數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遵循的行為準則,在他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不被卡到,吸收更好。不過中日友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張知新表示,寶寶的輔食不宜過分精細,且要隨年齡增長而變化。 4—8個月的寶寶剛剛學習吞咽動作,輔食以糊狀、泥狀和半固體狀為最佳,如米粉糊、雞蛋黃等。6個月后可適當增加一些顆粒狀食品,以培養咀嚼能力。 8—12個月的寶寶進入了旺盛的牙齒生長期,這時候可做一些爛面條、肉末蔬菜粥、烤面包片等,并逐漸增加食物的體積,由細變粗,由小變大,不能一味地將食物剁碎、研磨。這不但能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還可以促進牙齒發育。 12個月后,軟飯、餃子、餛飩、細加工的蔬菜和肉類都可以幫助寶寶鞏固咀嚼功能的發育。用牙齒將粗、硬的食物咬磨細碎,能鍛煉舌頭及整個頜面部的肌肉,為寶寶日后語音發育打下良好基礎。
每個寶寶的成長都蘊含著無數可能,而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漸進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生理和心理等功能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與成長相關的規律性。父母不如嘗試著抓住寶寶的成長訊息,為他提供適時工具,讓寶寶運用自己潛在力量去不斷地嘗試和體驗,充分感受世界,讓寶寶為自己的成長“做主”! 目前,有很多嬰幼兒品牌,都從營養和喂養等多方面不斷努力創新,在養育方面給予當代父母更多力量支持。其中,源自香港的母嬰用品領導者bobo,在眾多嬰幼兒專家指導下,推出“bobo適時喂養指南”,針對寶寶不同階段的發育指標和生理特點,通過提供適時的喂養工具,幫助媽媽發現寶寶潛在的成長力量,讓寶寶在家庭養育過程中,將自身力量轉變為現實的能力。 在學習自主飲食方面,bobo堅持讓媽媽看到寶寶的每一個小小的努力,讓寶寶從完全依賴,到努力嘗試,再到獨立自主飲食,每一
人的體質由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共同決定,生活環境、季節氣候、食物、藥物、鍛煉等因素都會影響體質,飲食營養更是影響體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寶寶出生時體質較好的小兒可因飲食喂養不當而使體質變弱。而先天不足的小兒,后天喂養得當能使體質增強。根據長期臨證經驗得出,小兒體質可分為寒、熱、虛、實、濕五型,各型都有對應的飲食原則,家長要做到“辨證施食”,外加配合戶外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能幫助孩子提高抵抗力。 1、實型(正常體質者) 這類小兒身體壯實,面色紅潤,胖瘦適中,精神飽滿,肌膚潤澤,活潑好動。 飲食調養原則:各類食物都適合吃,注意飲食清淡營養。 2、寒型 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穿衣較常人多,不愛活動,口不干渴,胃納欠佳,食生冷物易腹瀉,小便清長,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 飲食調養原則:溫養脾胃,宜多食辛甘溫之品,如羊肉、狗肉、
醋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調味料。眾所周知,醋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寶寶們柔弱的胃能受得了酸酸的醋嗎?什么時候給寶寶吃醋,怎么樣給寶寶吃醋,作為媽媽的你,真的懂得其中奧妙嗎? 增進食欲 夏天的悶熱有時候會讓寶寶們胃口盡失,吃一些涼爽、帶酸味的米斗理可以激起寶寶的食欲。醋能刺傲胃酸分泌、幫助消化,可增進食欲。夏季里,天氣炎熱,孩子常會沒食欲,這時,如果在為孩子做菜時添加一些香醋、米醋等佐料,就可以使孩子的胃酸變濃增多,起到生津開胃、增強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進而增強孩子的食欲。 吸收維生素C 醋中的醋酸會刺激這種細胞,讓其大量吸收維生素C。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是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只要稍加烹飪便會破壞維生素的物質結構,使其難以為人體所吸收和利用。不過,假如家長在烹飪時添加一小匙食醋,蔬菜中的維生素C就會被有效地保護起來,同時,蔬
給寶寶吃鹽特別提醒 寶寶從母乳和牛奶中攝取的天然鹽分已經能滿足身體的需要。不要在給寶寶做的菜水中加鹽。 全家總動員,多吃清淡飲食。孩子的口味與家長有關,家長的口味重,孩子飲食中的鹽含量也會增多。據了解,目前我國家庭的飲食中普遍含鹽量超標。家長在給孩子準備膳食時,一定要注意減少鹽的成分。 寶寶1歲以后可以適當食用加碘鹽,炒菜或做湯時,待快熟或出鍋時再放鹽,這樣效果更好。 如果寶寶患有心臟病、腎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鹽攝入量。可采用“餐時加鹽”的方法,即在菜肴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待菜肴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這樣會使鹽僅附著在菜肴表面,只放一點鹽但吃起來卻會有味道。 寶寶夏季出汗較多,或寶寶出現腹瀉、嘔吐時,寶寶的鹽攝取量可比平時略增加一些。應注意給寶寶從飲食中補充。 南方喜歡吃梅干菜、咸魚和臘肉等,這些
大多數的偏食和挑食與爸媽對寶寶的喂養不當有關,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具體如何預防呢? 堅持母乳喂養 據研究報道,母乳喂養的嬰兒可以接受多種多樣口味的食物。因為嬰兒從母親的乳汁中已經獲得了味覺的早期經驗與感知。而以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每餐口味都一樣,缺乏早期經驗,難以接受更廣泛的食物品種。 清淡飲食,養成健康口味習慣 研究發現,寶寶天生喜歡甜味、咸味和鮮味。雖然咸味可刺激味蕾,增加食欲,但往往會愈吃愈咸。據資料顯示6個月的嬰兒一天需鈉200毫克,相當于食鹽0.5克,多種食物口味雖淡,但亦含一定量的鈉鹽;若再額外添加,尤其口味以成人為標準,必然使鈉攝入過多。嬰兒腎功能還未發育成熟,過多的鈉鹽必然影響腎臟功能。同樣,甜味和鮮味也會越吃越重,寶寶會偏食甜味和鮮味的食物。建議嬰兒食品中盡量不加食鹽,糖的添加量一定要適量,如果出汗多,食欲差可以適量加些鹽,但不能以成人的口味咸
媽媽們努力為孩子烹飪高營養、高蛋白的飲食,有的孩子卻挑食、厭食,讓家長傷透腦筋。其實,寶貝們看似不良的飲食習慣背后,是父母的不當喂養,如天天給孩子喂雜糧,經常用橄欖油給孩子炒菜吃……著名兒童營養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營養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好孩子育兒網駐站專家蔣一方教授表示,家長喂養幼兒存在很多誤區,寶寶飲食還是要注意營養平衡。 調味品要慎放 有家長問:我的孩子只有8個月,但是很愛吃糖,一看到糖就想抓,有時候給他喝粥,會在粥里拌點白糖。但是寶寶有時覺得太少,還會哭著表示要更多糖,要不要在飲食中適當給他多加點糖? 專家觀點:蔣一方教授表示,在烹飪中要少加調味料,吃出食物的原始、真實的味道,孩子不像大人,什么調味品都可以吃。給孩子做飯時,2歲前不加味精,1歲前不加白糖。如果他一直要吃糖,你可以把糖放在他的視線范圍外,不讓他發現,慢慢的他
如何讓寶寶擁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齒,飲食習慣和營養狀況都很重要。所以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齒之前,媽媽就可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給予糊狀的食物,比如牛奶麥片和稀粥,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寶寶的營養,還能促進寶寶長牙。 1-3顆牙 寶寶一般在6-8個月(有的孩子甚至更早),下頜的一對乳中切齒悄悄萌出,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將任何他能抓取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有時還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咀嚼筷子和湯匙。這個時期,媽媽可以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等等。 4-5顆牙 大概8-12個月,這個時期媽媽應該給予寶寶更多的選擇,比如肉泥、肉末、西紅柿、豆腐等等,可以留意到這個時期寶寶攝入食物多樣且營養越來越豐富,因為此時是寶寶腦發育的關鍵時期。 6-7顆牙 寶寶在9-13個月時,上頜的側門牙萌出,10-16個月時下頜的側門牙也將萌出。寶寶在這個時期開始慢慢
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要一樣一樣的來,水果建議先從果汁加起,慢慢過渡到果泥。4個月后可給寶寶加果汁,滿6個月可添加混合果汁。芒果雖然很有營養,果實含有糖、蛋白質、粗纖維,所含有維生素A原(胡蘿卜素)的成分特別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見的。但由于芒果中含有大量的易致過敏的果酸,會引起過敏,因此并不建議一周歲的寶寶在輔食菜單中添加芒果,最好選擇先添加蘋果、香蕉等不易引起過敏的水果。 寶寶一周歲后可以喂食少量的芒果,媽媽需要先觀察寶寶的反應,等寶寶逐漸適應了,沒有出現消化不良、過敏等的情況時才可以多吃一些。但一天最好控制在50克以內,不宜吃的過多,以免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 寶寶吃芒果有什么好處 芒果集熱帶水果精華于一身,被譽為“熱帶水果之王”。那么寶寶可以吃芒果嗎?寶寶吃芒果有什么好處? 1、有益于生長發育 芒果營養價值頗高,胡蘿卜素含量特別高,
又到了吃西瓜的季節。西瓜不僅含有胡蘿卜維生素B1、維生素C、糖、鐵等大量營養素,夏天吃西瓜還可以解暑、增進食欲、消腫利尿。但媽媽們都有疑問:嬰兒期的寶寶可以吃西瓜嗎? 答案是,嬰兒在六個月左右可以吃西瓜,但一定要注意適量,而且要逐漸添加。剛開始,可以添加一些西瓜汁,如果嬰兒沒什么不良反應再給他少量地吃些西瓜。 嬰兒吃西瓜有什么好處? 西瓜不僅含有維生素B1、維生素C、糖、鐵等大量營養素,而且夏天吃西瓜還可以幫助解暑、增進食欲、消腫利尿。一般情況下寶寶吃西瓜是不會拉肚子的,如果寶寶還小的話,最好先從西瓜汁添起。 嬰兒吃西瓜有什么注意事項? 西瓜屬于涼性食物,嬰兒在短時間內進食較多西瓜,會造成胃液稀釋,再加上嬰兒消化功能沒有發育完全,會出現嚴重的胃腸功能紊亂,引起嘔吐、腹瀉,以致脫水、酸中毒等癥狀,危及生命。如果嬰兒有腹瀉,更不要喂吃他
大家都知道,水果的營養豐富,生活中多吃水果能補充不少維生素,促進人體健康,這對嬰兒也同樣適用,但由于嬰兒寶寶處于比較嬌弱的時期,因此吃水果有一定的講究,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寶寶吃水果技巧,希望媽媽們能夠記住! 4個月左右,應逐漸添加輔食,果汁或果泥。“在此之前,寶寶所需營養的主要來源是母乳,而此時的母乳不足以提供足量的營養物質。”專家說,為了保證寶寶的營養需求,除添加輔食外,此時可以給寶寶喝一些不同口味的果汁。而果泥建議使用蘋果和梨,這兩種水果相對比較溫和,不容易傷害寶寶的腸胃。果汁最好是鮮榨并經過稀釋的,可以在兩餐奶之間喝。 5個月后,可適量吃一些水果泥。蘋果、梨、獼猴桃、哈密瓜、西瓜等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但一次不要吃太多,以半個勺尖的量為宜。給寶寶選水果時,也要注意與體質、身體狀況相適宜。脾胃較弱、容易腹瀉的寶寶最好少吃西瓜、香蕉等寒性水果;舌苔
挑選有講究 現在水果的培育技術和保存方法越來越先進,冬天能買得到的水果種類越來越多,但是有些水果會因為儲存時間過長而流失大量的營養成分。所以在為寶寶挑選水果時候首先要考慮當季的水果。每次不要買太多,以免水果霉爛或長時間儲存;選擇新鮮、表面有光澤、沒有霉點的水果。 體質有講究 為寶寶選擇水果要根據寶寶的體質來決定。一般體質偏熱容易便秘的寶寶,梨、西瓜、香蕉、獼猴桃這些寒冷性水果可以幫他們敗火;如果寶寶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c,就多吃杏、甜瓜及柑橘;如果寶寶拉肚子,可以用蘋果澀腸止瀉;寶寶咳嗽、感冒了,就用梨水加冰糖燉水喝,能夠清肺熱。 食用有講究 每天不要超過三種水果 水果雖然好,給寶寶吃也要適度,每天給寶寶吃的水果不要超過三種,并且控制量。因為一些水果中含糖量太高,多吃會使寶寶食欲不振,還會影響消化功能和其他營養素的攝取。
當寶寶8個月已經開始可以適應添加輔食,這個時候媽媽可以適量的給寶寶喂魚泥、肉泥等葷食了。在寶寶輔食添加中期,媽媽該給寶寶準備什么樣的輔食呢?看看下面兩款適合8個月寶寶的簡易輔食吧! 胡蘿卜鱈魚粥 材料:鱈魚、胡蘿卜、粳米 做法:鱈魚去骨,胡蘿卜切末煮熟,放入米粥攪拌。 肝末雞蛋羹 材料:豬肝、雞蛋 做法:將豬肝煮熟切末,放入調散的雞蛋中,加少量細鹽蒸成蛋羹。 白菜牛肉粥 材料:小白菜、牛肉、粳米 做法:小白菜和牛肉剁成末炒熟,放入粳米熬成粥。 雜谷營養粥 材料:玉米粉、紅豆、碎面包 做法:紅豆煮爛放入玉米粉調和,加碎面包。 蘑菇雞茸粥 材料:蘑菇、雞胸肉、粳米 做法:蘑菇和雞肉切末炒熟,放入熬好的粳米粥。 適用月齡:5個月以上 甜瓜汁 食材:甜瓜
隨著夏日里氣溫的升高,很多人特別是兒童,在生理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反應,如精神疲倦、四肢乏力,腹脹不適、食欲大減等。要給寶寶的腸胃減負,讓其輕松度夏,要怎么吃呢?其實并不難,只要爸媽牢記“三多三少”,為寶寶把好飲食關,就可輕松勝任“家庭安全衛士”了。 多次少量飲足水 夏日炎炎,加上寶寶活潑好動,導致水分在不知不覺中大量流失,因此,適量多次補水特別重要。但是不能等到寶寶口很渴時,再讓他大口喝水,這樣會淡化胃酸,不利于消化和殺菌。正確的做法是:媽媽們督促寶寶多喝水,但每次補水不超過200毫升。 另外,家長要禁忌寶寶空腹喝冰水,因為冰水進入空腹后,不僅會引起胃腸道血管收縮,影響消化,還可產生腸痙攣,引發腹痛、嘔吐等不適癥狀。寶寶起床后,最好是喝一杯溫開水,即能溫潤腸道,又能補水。 多補鹽少加糖 夏日在出汗的同時
很多寶寶都不喜歡吃輔食,這個時候寶媽們就又開始頭疼了。到底怎樣可以讓寶寶們乖乖的吃寶媽準備的輔食呢?這里小編就為大家提供一下十五招,寶媽們快來試試吧! 1、示范如何咀嚼食物 當寶寶將食物用舌頭往外推,可以示范給寶寶看如何咀嚼食物吞下去。不妨再多試幾次,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2、勿喂太多或太快 按寶寶的食量喂食,喂食的速度不要太快,喂完食物后,應讓寶寶休息一下,不要有劇烈的運動,也不要馬上喂奶。 3、品嘗各種新口味 常常吃同一種食物,會令寶寶倒胃口,飲食有變化才能刺激寶寶的食欲。在寶寶原本喜歡吃的食物中,加入新的材料,分量和種類均由少而多,便可增加食物攝取的種類,找出更多寶寶喜歡吃的食物。寶寶不喜歡的食物或烹調方法,可減少供應量和次數,但應逐漸增加輔食的種類,讓寶寶學習接受,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而且均衡攝取各類食物才能幫助寶寶的發育及成長。
如今沒有那個寶寶不愛吃甜的食物,甜食能讓寶寶有一種愉悅的味道讓孩子都無法拒絕,不過媽媽們知道嗎,寶寶若是吃過多的糖,很容易會導致齲齒、肥胖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身體問題,甚至會影響習慣。 所以你會限制孩子吃糖。可是你往往限制的是那些“看得到的糖”,例如糖果、口香糖、巧克力,而那些“看不見的糖”卻容易被你忽視,因為“糖”還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調味,可以說生活無處不甜,于是你更加疑惑了:我該如何讓孩子健康吃糖呢?總不能讓孩子吃淡而無味的食物吧。 沒錯,要讓孩子健康吃甜,健康吃“糖”,你就要了解孩子周圍的那些“糖”。 寶寶攝入糖類要適量 一說起“糖”,似乎總是貶多于褒,但它又是人們最喜歡的味道之一。其實糖還是有好處的。 首先,
酸奶含鈣量較少,嬰兒正在生長發育,需大量鈣,且酸奶中由乳酸菌生成抗生素,雖能抑制和消滅很多病原體微生物,但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菌的生長條件,同時也影響正常消化功能,尤其對腸胃炎的嬰兒和早產兒更不利。 喝酸奶3要 1、要鑒別品種 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種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檸檬酸、蘋果酸。其不具備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購買時要仔細識別。 2、要飯后2小時左右飲用 適宜乳酸菌生長的PH值酸堿度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之以下,如飲酸奶,乳酸菌易被殺死,保健作用減弱;飯后胃液被稀釋,PH值只上升到3一5。 3、要飲后及時漱口 隨著乳酸系列飲料的發展,兒童齲齒率也在增加,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細菌起的主導作用。 喝酸奶3不要 不要加熱 酸奶中的活性,乳性乳酸菌,如經加熱或開水稀釋,便大量死亡,不僅特有的風味消失,營養價值也損失殆盡。 不宜與某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