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添加輔食都是從糊狀食物添起的,再慢慢向固體食物過渡,可有的孩子到了三四歲,不但不會自己動手吃飯,甚至連咀嚼都不會。鄭州一些幼兒園的保健老師反映,如今一些家長喜歡給孩子喂泥狀或打碎的食物,造成幼兒在關鍵時期缺乏鍛煉,影響咀嚼和吞咽固體食物的能力。 ●遇到芹菜、肉塊就吐掉 “寶貝,今天的菜不合你胃口嗎?”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啟元特色實驗幼稚園幼教部主任李茜蹲下來問小班一個男孩,男孩午餐盒里的肉和芹菜幾乎沒動。男孩搖搖頭說:“咬不動。” 李茜說,現在像這樣的孩子“相當多”,這些孩子普遍喜歡吃豆腐、燉蛋、茄子、西紅柿、軟面條等柔軟食物,遇到肉塊、排骨、芹菜、胡蘿卜、蘋果等需要咀嚼的食物,就不吃了。 有的幼兒因咀嚼功能差,吃飯特別慢,每次吃到飯涼了還剩小半碗。 李茜覺得,孩子咀嚼功能差,究其根源
正確添加輔食可以為寶寶牙齒萌發提供必要的營養,同時還可鍛煉孩子咀嚼能力,促進口腔內血液循環,加快牙齒的發育。添加輔食要按照由軟到硬、由細到粗的順序。 4-6個月的寶寶,輔食應以泥糊狀食物為主,鍛煉孩子吞咽、舌頭前后移動的能力。 7-9個月時,可為寶寶添加一些比較軟的食物,鍛煉他的舌頭上下活動,能用舌頭和上腭碾碎食物的能力。 寶寶10-12個月時,可選擇一些能用牙床磨碎的食物,讓孩子練習舌頭左右活動,能用牙床咀嚼食物的能力。 寶寶一般在4-8個月時,下頜的一對乳中切齒悄悄萌出,從此寶寶就脫離沒有牙齒的行列。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喜歡將任何他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咀嚼,讓人很是哭笑不得,有時更會模仿大人的動作咀嚼筷子和湯匙。 媽媽在這個時期可以試著給予寶寶一些半固態的食物,比如馬鈴薯泥、蛋黃泥、麥片粥等等,讓寶寶體驗由水狀飲食到糊狀飲食的過度。稍有稠度的輔食,可以讓寶
給寶寶吃什么輔食才最有營養呢?這是許多媽媽都有過的疑問,其實輔食只有吃的全面才能有營養,本文就為大家推薦一款非常有營養的輔食,制作方法也簡單,名叫香菇雞粥,一起來看看它的制作方法吧。 菇雞粥 原料:大米50克,雞胸肉50克,香菇2朵,青菜2棵,食用油10克,蔥、鹽醬油少許 做法: ① 將大米淘凈;香菇用溫水泡軟剁碎;雞胸肉剁成泥狀;青菜、蔥切碎。 ② 油鍋熱后,加入蔥花、雞胸肉、香菇末翻炒,滴入少許醬油炒入味。 ③ 把洗凈的大米下入鍋中翻炒數下,使之均勻地與香菇,雞肉等混合。 ④ 加入適量清水于鍋中,加蓋熬煮成粥,待熟后再放入碎青菜。 ⑤ 用少許食鹽調味即可出鍋。
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們,在重視起寶寶輔食添加的同時,一定要重視輔食的搭配,因為有些輔食是不宜混搭的,希望媽媽盡早了解,比如以下這幾類,一起來看看吧。 市面上有很多種輔食產品根據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配制,為媽媽們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選擇。媽媽們在給寶寶喂輔食的時候要特別留心輔食的搭配問題,避免破壞寶寶的營養吸收。 豬肝泥and番茄泥 豬肝富含銅、鐵等礦物質具有補肝養血、明目的作用。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在寶寶體內氧化還原代謝反應中起重要的調節作用。這兩種食物都有益于寶寶的健康,但“混搭”起來營養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豬肝與番茄不宜同吃的主要原因是豬肝富含的銅元素、鐵元素,這兩種金屬離子會破壞西紅柿富含的維生素C。 魚肉泥and水果泥 含有豐富蛋白的魚肉泥與含有鞣質的水果泥不宜同吃,因為這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甚至會使海味中蛋
對于已經開始進行輔食添加的小寶寶,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果蔬汁,不僅可以補充各種營養所需,還能讓寶寶味口大開,本文就整理出果蔬汁的正確添加法,分享如下,以供家長們參考。 果蔬汁有助于排毒 人體內的有毒物質主要來源于兩個途徑:一是大氣與水源中的污染物,通過呼吸及進餐侵入人體內,鉛、鋁、汞等重金屬就是其代表;另一個是食物在體內代謝后的廢物,如自由基、吲哚、硫化氫等。鮮果、鮮菜汁常常能解除體內堆積的毒素和廢物,因為鮮果汁或鮮菜汁進入人體消化系統后,會使血液呈堿性,把積存在細胞中的毒素溶解,并排出體外。 自制寶寶果蔬汁的注意事項 怎么做果蔬汁?這是兩個月嬰兒家長十分關心的問題。 (1)我們要選用應季的蔬菜和水果,只要新鮮就行,不必花很多錢去買那些反季節蔬菜和進口水果。 (2)蔬菜水果要洗凈,對有可能打過農藥的水果應削皮后使用。 (3)為避免維生素的損失,制作
米粉作為寶寶輔食添加最關鍵的食物,在選擇上,媽媽一定要考慮全面,盡可能會寶寶選擇營養全面且安全健康的米粉,那到底寶寶米粉應該如何選擇呢?請看下文給出的具體指導: 從稀到稠 單一到多樣 一般建議從稀到稠,從單一到多樣,起初是純米粉,然后逐漸增加蛋黃、肝泥、菜泥之類的,只要寶寶腸胃健康,沒有出現拉肚子或是便秘的情況,這些都可以一一添加。增加泥狀食物時,一定要細細磨成泥。添加蛋黃時,要注意孩子1歲前不能吃蛋清,防止過敏。洋雞蛋的口味不如草雞蛋,腥味大,如果孩子不肯吃,可能不是米粉問題而是雞蛋的問題。 無論是價格低的還是價格高的,只要寶寶適合、愛吃,吃了以后不鬧肚子,大便不干燥,就可以給寶貝吃。不一定要給寶寶吃某個品牌的產品,因為別人家的寶寶吃了可能很好,但不一定適合你家寶寶的腸胃。所以,給寶寶選米粉,適合的就是最好的。國內銷售的進口品牌很大一部分是國內生產的,國外代購的米粉
對于7-8月齡的小寶寶,在輔食方面,能吃的種類已經非常多了,因此,聰明媽媽應該要學會食物的豐富化,讓寶寶獲取更多的營養,本文就整理出7-8月齡小兒輔食添加的特點,以供媽媽們參考。 可以吃混合性食物和禽肉類泥糊食品了。第一餐輔食最好安排在早上或上午,母乳喂養的小兒最好先喂輔食后吃奶,人工喂養的小兒可以隨意。食物的種類有,嬰兒米粉10余克,蛋黃多半個,將兩樣食物混合在一起,用水或奶液調成糊狀即可喂食。 第二餐輔食安排在中午或下午,最好在吃完奶之后立即添加,這一餐可添加菜泥或果泥,如果一階段嬰兒罐裝菜泥和果泥全部嘗試過,就可以嘗試二階段混合式菜果泥,每次最大量不超過三分之一瓶。如果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加工要精細,并嚴格控制攝入量,一般每次添加30克左右不宜過多。 第三餐輔食可以安排在晚飯或晚飯后,可以選擇嬰兒專用罐裝肉類泥糊,先嘗試二階段的,8月齡以后再嘗試三階段的。自制肉類輔
很多媽媽都不敢給寶寶吃零食,因為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如果每個人給孩子一點點零食,其實吃到孩子肚子里面的已經是很多,如果再有一些親戚朋友的話,那么孩子吃的零食就更多了,媽咪們都知道零食過多,對寶寶的飲食規律很不好,那么該如何控制呢? 如何控制寶寶吃零食? 有些家長認為吃零食是一種不良習慣,一點兒都不給孩子吃;有些家長一味滿足孩子的口味,要什么給什么,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事實上,科學地給孩子吃點零食是有益的。只要爸媽們控制好零食攝入的種類和攝入量就可以了。 給寶寶吃零食一定不能影響正餐,這樣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營養攝取,同時,給寶寶買零食時也要有所選擇。 給寶寶吃零食應遵循5個原則: 1、新鮮的、天然的才是最好的。 奶類、蔬果類、堅果類零食既好吃又有營養,少年兒童可以多吃。 2、吃零食不能影響正餐。 孩子吃零食不要距離正餐
夏季天氣炎熱,寶寶在這個季節經常會出現食欲不振 的癥狀,除了天氣燥熱,還有什么原因會導致寶寶食欲不振 呢?哪些食物 寶寶會 愛吃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寶寶夏季食欲不振的原因 由父母自身導致的原因 1、給寶寶的飲食太熱:有不少父母擔心寶寶夏天容易腹瀉而不敢給寶寶 吃涼的東西,其實,夏天腹瀉,多半是吃了不潔食品或者餐具不干凈,受了細菌的感染而導致的,吃冷食并不一定會腹瀉。 2、限制寶寶活動 ,避免出汗:不少媽媽害怕寶寶出汗 ,長痱子,就不讓寶寶進行各種運動,可以想象,少了運動,消耗就會降低,寶寶的肚子自然就不餓了。 3、喝水少,胃口也小:有些父母自己喝水少,并且常常忘了給寶寶喂水 。夏天,水分的消耗量無疑很大,如果不及時補充 ,孩子一口渴,吃飯也就沒了胃口。因此,一旦發現寶寶的尿量比平時少,千萬要引起注意,及時補充水或鮮果汁。 4、飲料、果汁喝得太多:
天熱使寶貝每天從汗水中丟失較多維生素C和維生素B1 、B2。當身體缺乏這些維生素 時,寶貝就會感到身體怠倦,不愿意 玩耍,抗病能力 也會隨著下降。那么,媽媽們應該如何為寶寶補充流失掉的維生素呢? *每天多給寶貝喝湯、喝粥 天氣炎熱時身體新陳代謝 旺盛,會使寶貝出很多汗,媽咪應該頓頓為寶貝安排一些湯或粥類的食物,防止寶貝的小身體脫水 。此外,喝湯粥還可補充出汗時失去的鉀、鈉等礦物質 ,防止出現厭食、乏力等不適,甚至由此引發中暑或暑熱癥 。 *每天確保蛋白質食物的攝入 當氣溫高于35℃時,大量出汗會使得體內蛋白質 的分解代謝進一步增加,容易使寶寶出現蛋白質攝入 不足。因此,媽咪應在每天的飲食中,確保寶貝攝入足量的蛋白質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類及豆漿或豆制品 等。酸奶也是夏令時節補充蛋白質 的佳品。 *每天多吃新鮮蔬菜 天熱使寶貝每天從汗水中丟失較多
對于成長發育期的寶寶來說,到了一定的月齡段,就要進行輔食添加了,為了輔食添加的正確進行,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避開寶寶輔食添加的4個禁忌,否則會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影響,一起來了解下吧。 1、過早 剛離開母體的嬰兒,消化器官很嬌嫩,消化腺不發達,分泌功能差,許多消化酶尚未形成此時還不具備消化輔食的功能。如果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嬰兒消化功能的負擔,消化不了的輔食不是滯留在腹中“發酵”,造成腹脹、便秘、厭食,就是增加腸蠕動,使大使量和次數增加,最后導致腹瀉。因此,出生四個月以內的嬰兒忌過早添加輔食。 2、過晚 有些父母怕孩子消化不了,對添加輔食過于謹慎。孩子早已過了四個月.還只是吃母乳或牛奶、奶粉。殊不知孩子已長大,對營養、能量的需要增加了,光吃母乳或牛奶、奶粉已不能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應合理添加輔食了。同時,孩子的消化器官功能
對于一歲左右的小寶寶,能吃的食物已經很多了,這時候,媽媽可以學習為寶寶制作幾款美味又營養的輔食,本文就推薦四款經典的一歲小寶寶的輔食,媽媽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1、花豆腐 這道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豆腐柔軟,易被消化吸收,能參與人體組織結構,促進嬰兒生長,是老少皆宜的高營養食品,雞蛋黃含豐富的鐵和卵磷脂,對提高嬰兒血色素和健腦極為有益。 原料:豆腐50克,青菜葉10克,熟雞蛋1個,淀粉10克,精鹽、蔥姜水各少許。 制作: (1)將豆腐煮一下,放入碗內研碎;青菜葉洗凈,用開水燙一下,切碎后也放在碗內,加入淀粉、精鹽、蔥姜水攪拌均勻。 (2)將豆腐泥做成方場合菜,再把蛋黃研碎撒一層在豆腐泥表面,放入蒸鍋內用火蒸10 分鐘即可喂食。 (3)菜的口味不宜過咸,以利嬰兒食用。
輔食有成品的,也有媽媽親手制作的,一般我們建議媽媽自己親手制作,這樣更健康一些,對于輔食制作的工具需要哪些呢?本文就為媽媽一一統計出來,以便媽媽們盡早采購準備齊全。 1、菜板:為寶寶制作輔食的必備工具。最好為寶寶準備一個專用菜板。使用要點:一定要經常消毒。最好每次用之前先用開水燙一遍。 2、刀具:包括菜刀、刨絲器等。最好別跟大人混用。使用要點:切生熟食物的刀一定要分開。每次使用后都要徹底清洗并晾干。 3、蒸鍋:用來為寶寶蒸食物,像蒸蛋羹、魚、肉、肝泥等都可以用到。使用要點:可以使用小號的蒸鍋,既節能又方便。 4、湯鍋:用來為寶寶煮湯,也可以用來燙熟食物。使用要點:可以使用小號的湯鍋,既節能又方便。 5、研磨器:用來將食物磨碎。制作泥糊狀食物的時候少不了它。使用要點:一定要清洗徹底。使用前最好用開水燙一遍。 6、榨汁機:用來為寶寶制作果汁和菜汁。最好選
寶寶到了輔食添加的階段,許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就是寶寶應該先吃什么后吃什么?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出各類輔食的添加順序,分享如下,以供家長們參考。 從種類講: 應按淀粉(谷物)——蔬菜——水果——動物”的順序來添加。首先應添加谷類食物并可以適當地加入含鐵的營養素(如嬰兒含鐵營養素米粉),其次添加蔬菜汁/泥,然后就是水果汁/泥,最后開始添加動物性的食物(如蛋羹、魚、禽、畜肉泥或肉松等)。 建議動物性的食物添加順序為:蛋羹泥、魚泥(剔凈骨和刺)、全蛋(如蒸蛋羹)、肉末,注意不要用蛋羹去代替含鐵的嬰兒米粉來給嬰兒補充鐵元素,同時也不要再寶寶未滿6個月的時候去添加含肉的輔食。 從數量講: 應按由少到多的順序,一開始只是給寶寶試吃與品嘗,或者說在喂奶之后試吃一點,在寶寶
對于處于輔食添加的寶寶來說,媽媽最好是親手為寶寶制作輔食,這樣不僅有營養,還更健康安全,本文就整理出寶寶輔食制作的烹飪細節,希望媽媽們能認真學習參考。 1、制作前的準備 首先是要注意衛生。制作前必須剪短指甲,用肥皂反復洗手;患傳染病或手部發炎時,不要為寶寶做食物。用來制作和盛放食物的各種工具要提前洗凈并用開水燙過;過濾用的紗布使用前要通過煮沸消毒。不管是水果還是蔬菜都要反復清洗,并用開水燙一遍。這樣才能保證寶寶吃的東西不會被細菌污染。 其次是要給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工具,如榨汁機(榨汁、干粉、壓汁全帶的那種最好)、研磨器、干凈紗布等等。一來使用起來比較方便,二來也能避免和成人的餐具混用,形成交叉感染。 2、烹調時的注意事項 要注意根據寶寶的消化能力調節食物的形狀和軟硬度。開始時將食物處理成湯汁、泥糊狀,慢慢地過渡到半固體、碎末狀、小片成形的固體食物。
一般情況下,寶寶到了6個月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了。在輔食的制作上和選擇上,還是有很大的講究的。如何給孩子添加輔食?到底應該給寶寶吃什么樣的輔食?這可給家長們帶來了不小的糾結。 首先,從輔食的口感質地上來說,一定要軟硬適當。6個月的寶寶大多正處在萌牙時期,寶寶的牙口不好,喂給寶寶的食物不能過硬,會很容易對寶寶的牙齦以及正在發育的乳牙造成傷害。并且若輔食過硬,寶寶無法充分咀嚼,容易給寶寶稚嫩的腸胃造成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同時,萌牙時期的寶寶大多會有牙齦癢、流口水、喜歡啃東西的表現,那是牙齒發育給寶寶帶來不適的結果。這時,就需要磨牙棒、磨牙餅之類的輔食,給寶寶的牙齦提供適當的按摩,緩解長牙帶給寶寶的不適,促進寶寶長牙,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而過軟的輔食則起不到如此作用。 從味道上來說,寶寶的味覺發展較慢,寶寶的腎臟還不能負荷調味品,要避免鹽之類的調料。如果寶寶鹽分攝取過多,會使體內
如何給孩子提供一個科學的、平衡的、合理的膳食?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應該了解的知識。下面介紹一些不同時期孩子膳食的安排及搭配。 一、新生兒期。此時,由于孩子才離開母體,胃腸功能非常弱,因此營養的來源主要靠母乳,母乳是此期嬰兒最佳的選擇。因為母乳營養豐富,糖、脂、蛋白比例合適、宜消化吸收,且含有嬰兒所需的各種免疫物質,可預防各種感染性與傳染性疾病。此期一般不用添中任何食物。若無母乳或母親因病不能喂孩子,應選擇嬰兒配方奶粉喂養小兒,不宜用全牛奶等喂。 二、嬰兒期。是指生后1~12個月的孩子,此時嬰兒的生長發育非常快,尤其是前半年,其體重可達出生時的2~3倍,除繼續以母乳喂養外,4個月后應逐漸添加輔食物,如面糊、米湯、菜湯、蛋、瘦肉、豆漿、餅干等,為1歲后逐漸斷奶打好基礎。此時添加食物應遵循下列原則: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由一種到多種,并在小兒身體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
雞蛋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其中卵磷脂和卵黃素是嬰幼兒和青少年身體發育特別需要的物質。但是,雞蛋在吃法上應該注意二個“算計”和三個“不宜”。 二個“算計”是: 1、算計好食量。一兩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蛋白質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添加1個或1個半雞蛋就足夠了。嬰兒補充鐵質需要吃蛋黃,開始時只能將1/4個蛋黃研碎食用,以后逐漸加至1/2—1個。如果吃得太多超過了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胃腸就負擔不了,就會導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 2、算計好煮雞蛋的時間。煮雞蛋的時間一定要掌握好,一般8—10分鐘,煮得太生,蛋中的抗生物素蛋白不能被破壞,使生物素失去活性,影響機體對生物素的吸收,易引起生物
給寶寶吃水果要講個科學適度,否則,在給寶寶帶來口福的同時,也會帶來禍患—— 水果病。年輕媽媽可一定當心哦! 菠蘿中含有一種菠蘿蛋白酶,可以導致一些幼兒過敏,出現四肢及口唇發麻、多汗,或出現風疹塊、眼結膜出血、哮喘,嚴重的小兒可見血壓降低、休克、心動過速、面色蒼白、意識不清。 給寶寶吃菠蘿要切成薄片,用鹽水浸泡,或加熱煮。有過敏史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菠蘿。 荔枝肉中含有一種甲基環丙基甘氨酸,可以導致血糖降低,并使肝臟脂肪變性,孩子多吃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冷、神志不清,嚴重者出現抽搐甚至死亡。 橘子中含有大量胡蘿卜素,短時期攝入過多,肝臟不能及時轉化,過多的胡蘿卜素隨血液到全身各處,使皮膚出現黃色。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等癥狀。
蜂蜜是最常用的滋補品之一。據分析,蜂蜜中含有豐富的果糖、葡萄糖和維生素C、K、B1、B2以及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等。一些年輕的父母喜歡在嬰兒飲用的牛奶或開水中添加些蜂蜜,為孩子增加營養或為了使其大便通暢。但是現已證明,1周歲以下的寶寶不要吃蜂蜜! 原因: 1、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1歲以下的寶寶腸胃比較嬌嫩,不易消化,可能會引起肉毒桿菌的中毒,其癥狀表現為為便秘、頭頸部肌肉軟弱、吮乳無力、吞咽困難、眼瞼下垂、全身肌張力減退等 2、蜂蜜中含有肉毒桿素,吃的時間久了尤其是女孩子就會容易導致性早熟。 3、嬰兒的味覺在出生后是不健全的,只有在4個月以后才開始建立,如果過早地給寶寶添加太甜的食品,如蜂蜜,則很可能會影響寶寶將來的味覺功能。 4、周歲以內嬰兒的飲食結構應是母乳加添加輔食,不主張給寶寶額外添加別的食品,即便是很有營養的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