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來到,爸爸媽媽紛紛帶自家娃去踏春!同時,生活中,似乎補鈣大軍又一次來臨!春天,我們說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一年中長高的最佳時期。因此,也成為很多媽媽認識中,補鈣的最佳時期。 從孩子出生,添加輔食,乳牙萌出……媽媽們無不關心的就是孩子的補鈣問題。 部分孩子確實有鈣不足的情況,但也不乏隨意補鈣造成的副作用體現,睡眠不穩,便秘嚴重…… 給孩子補鈣前,先想想生活飲食中是否有該注意的沒注意。 如果補鈣期間仍舊沒重視起來,那么,可以說補鈣也是白補。 鈣的生理作用到底是怎樣的? 我們人體骨骼中的鈣在正常的情況下,實在破骨細胞的持續作用下不斷地被釋放的,之后會進入混溶鈣池;而混溶鈣池中的鈣能夠不斷地沉積在成骨的細胞中。這樣,骨骼就能不斷地更新。 對于嬰幼兒,每1-2年骨骼就會更新一次。因此,新生兒,前兩
春暖花開、陽氣生發、桃紅柳綠、生機勃勃,姹紫嫣紅的春天到了!這是一個萬物生長的美麗季節,傳統醫學理論也強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聰明的媽媽都會在春天給孩子補鈣,為什么春天要格外注意給孩子補鈣呢? 因為春天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加快,內分泌激素尤其是生長激素分泌增多,為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寶寶制造了“黃金條件”。有調查報告表明:兒童長得快的時間,在每年的三到五月份,平均長高一點三厘米,生長速度明顯高于其它季節。為了有利于寶寶的長高,一定不要錯過春天給孩子補鈣的好時節。 鈣對身高有作用嗎? 人體長高主要取決于長骨的發育,尤其是大腿的股骨和小腿的脛、腓骨,長骨的發育一是靠有機質生成,二是靠骨鹽的沉積,有機質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骨鹽主要成分是鈣、磷、鉀、鎂等,所以說鈣對寶寶的身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春天寶寶對鈣的吸收率要好,可達到六成,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或日需要量為100mg以下的元素。包括鐵、銅、鋅、鉻、鈷、錳、鎳、錫、硅、硒、鉬、碘、氟、釩等14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共8種,包括碘、鋅、硒、銅、鉬、鉻、鈷、鐵。這些微量元素在體內含量雖然微乎其微,但卻能起到重要的生理作用。 其實這些常聽到的微量元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困擾著各位父母。我們知道,鋅、鈣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物質,那么如何通過這些微量元素,來判斷寶寶的健康狀況呢? NO.1 維生素D缺乏 1.高危因素:缺乏陽光照射,未預防性補充維生素D 2.臨床表現:易激惹、煩躁、哭鬧,囟門增大、閉合延遲,方顱,串珠肋,肋軟溝,雞胸,O型腿,X型腿 。 Tips:所說的陽光照射,一定要是紫外線直射皮膚,才能達到補充維生素D的作用。另外,常規維生素D的補
一個同事發現自己的寶寶越長越丑,嘴巴變大了,鼻孔朝天長,鼻梁越來越塌,偶爾還會露出怪異表情;而且一周才拉一次大便,大多數時候還會哭著拉出便血……求醫后被醫生診斷為“鬼臉綜合癥”和便秘,和家長給孩子過量補鈣有關。 慎防鬼臉綜合癥 少數孩子長期嚴重補鈣過量,可能患上"鬼臉綜合癥":長著一張大嘴,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甚遠,表情也怪異。 這類孩子往往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疾病。 鬼臉綜合癥多由長期過多補鈣所致。長期過多補鈣還導致軟骨過早鈣化,前囟門過早閉合,形成小頭畸形,制約了寶寶的大腦發育; 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早閉合,長骨的發育受到影響,終末身高受到限制;骨中鈣的成分過多,骨質變脆,易發生骨折; 影響寶寶的食欲,從而影響腸道對其他營養物質的吸收;腸道中過多的鈣會抑制鐵、鋅等二
經常會有家長問關于寶寶缺鋅的問題。那么什么情況說明寶寶缺鋅呢?補鋅就能解決厭食問題嗎?怎樣預防缺鋅呢?來讓我們好好看一下吧。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了多種蛋白質、核酸合成和分解代謝、各種酶的活性過程。鋅缺乏或不足時可導致兒童生長遲緩、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心理發育異常,具體情況如下。 1、生長緩慢:兒童期缺鋅的早期典型表現是生長速度緩慢。缺鋅妨礙核酸、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代謝酶的活性,導致小兒的生長發育遲緩。 2、食欲降低:缺鋅后常引起口腔黏膜增生及角化不全,引起味覺方面的問題,從而影響食欲。此外,缺鋅對蛋白質、核酸的合成、酶的代謝均有影響,使含鋅酶的活性降低,對味蕾的結構和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進一步使食欲減退。 3、異食癖:缺鋅的小兒中常發現有食土、紙張、墻皮及其他嗜異物的現象,補鋅后癥狀好轉。 4、免疫功能下降:鋅能增
寶爸寶媽們對孩子營養尤其重視。我們需要的營養素除了蛋白質、脂肪等還有一類微量元素,之所以稱為“微量元素”,是因為這些營養素在體內的含量極低,雖然含量低但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而且不能自身合成,必需通過食物攝入,所以也稱為“必需微量元素”?!\’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員。 鋅對人體有什么重要作用? 鋅是人體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參與體內100多種酶的形成,缺鋅可影響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和其他生理功能,被稱為“生命之花”。 孩子缺鋅時會有什么表現? 在欠發達國家,兒童輕中度缺鋅的現象較為普遍。特別是7-12月的小嬰兒,母乳的鋅含量有所下降,而這個階段添加的輔食多以植物性食物為主,鋅含量不足且利用率低,容易缺鋅。 缺鋅時味覺敏感度下降,所以孩子會不愛吃飯、厭食偏食,或有異食癖如吃紙吃土等。 缺鋅會妨礙生長激素等的正常分泌
成長期的兒童對鈣的需求量很大,最佳的鈣源,莫過于各種形式的奶制品,包括鮮牛奶、酸牛奶、奶酪等。小樹來盤點一下各種奶制品的優勢。 鮮牛奶、酸奶、奶酪各有優勢 鮮牛奶: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消化功能逐漸完善,能夠接受各種食物,也具備了接受新鮮牛奶的能力。如果不是肥胖兒童,建議最好選擇全脂牛奶,每天保證攝入400~500毫升的液體奶。 酸奶:酸奶中的乳糖和蛋白質更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富含乳酸菌等益生菌有利于腸道健康。除此之外,酸奶還保留了牛奶的所有優點,富含優質蛋白質和鈣,非常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食用,建議選擇低溫含有活益生菌的酸奶,通常每天飲用100克酸奶比較適宜,最好安排在飯后1~2小時或睡前飲用。 乳酪:奶酪含鈣量非常多,而且很好吸收,是兒童補鈣很好的選擇。對于有些不愛喝牛奶的寶寶來說,家長可以選擇利用奶酪給寶寶
正常發育的孩子只要不挑食偏食,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完全可以獲得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根本不需要再額外補充保健品,除了維生素D。 維生素D,每個寶寶都需要 如果說非要有一種營養品是寶寶必需補的,那就是維生素D。美國兒科協會建議母乳和部分喝配方奶的嬰幼兒從出生不久就應該補充每日至少400IU維生素D(IU是國際單位,一般維生素D制劑的一次劑量都是400IU,即10微克,也就是400國際單位),而一歲以上的嬰兒則需要至少每日600IU。我們國家,也是要求足月新生兒,出生兩周后就可以開始補充維生素D了,一直補到孩子兩歲。(中國的指南建議補充到 2 歲,而美國建議持續整個兒童青少年階段) 維生素D的獲取方式 維生素D的攝取主要有3種方式:陽光,食物和維生素D制劑。 首先說陽光。對于成年人來說,只要經常曬太陽
經常會有家長問關于寶寶缺鋅的問題。那么什么情況說明寶寶缺鋅呢?補鋅就能解決厭食問題嗎?怎樣預防缺鋅呢?來讓我們好好看一下吧。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參與了多種蛋白質、核酸合成和分解代謝、各種酶的活性過程。鋅缺乏或不足時可導致兒童生長遲緩、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神經心理發育異常,具體情況如下。 1、生長緩慢:兒童期缺鋅的早期典型表現是生長速度緩慢。缺鋅妨礙核酸、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代謝酶的活性,導致小兒的生長發育遲緩。 2、食欲降低:缺鋅后常引起口腔黏膜增生及角化不全,引起味覺方面的問題,從而影響食欲。此外,缺鋅對蛋白質、核酸的合成、酶的代謝均有影響,使含鋅酶的活性降低,對味蕾的結構和功能也有一定的影響,進一步使食欲減退。 3、異食癖:缺鋅的小兒中常發現有食土、紙張、墻皮及其他嗜異物的現象,補鋅后癥狀好轉。 4、免疫功能下降:鋅能增
很多寶寶不易入眠且睡后出汗、發育落后、O型腿、囟門閉合晚、乳牙晚萌出等等這些缺鈣的信號,媽媽你知道嗎?不知道你家寶寶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呢?這5類寶寶最易缺鈣,媽媽們一定要注意! 1、早產兒寶寶。孕后期是寶寶骨骼發育的關鍵期,提前出生的嬰兒,將會錯過這個關鍵階段。出生后還要面臨追趕生長,對鈣需求相當大,所以家長應更加注重這類嬰兒的飲食、戶外活動,以及維生素AD的補充。 2、雙胞胎寶寶。由于媽媽自身營養有限,雙胞胎所攝取的鈣和營養不均衡且匱乏。加上出生后脫離母體的庇佑,寶寶在維生素D和鈣儲存本就不充足的情況下生長,就很容易發生鈣流失的情況。 3、缺鈣寶媽的寶寶。孕中和哺乳期寶媽容易缺鈣,如果未及時補鈣,也會導致寶寶缺鈣,因為寶寶是靠母體攝取所需營養的。因為寶寶獲取的鈣全部來自于母乳,如果哺乳期的媽媽鈣攝入不足,
隨著寶寶的生長,寶寶對鈣的需求更為迫切。而眾說紛紜的補鈣方法,以及眼花繚亂的鈣劑品種,經常會讓媽媽們產生種種疑惑。補鈣真的如此重要嗎?寶寶是否需要補鈣?如何補鈣? 寶寶缺鈣的信號 很多時候,寶寶的一些反常表現足以讓爸爸媽媽們了解到寶寶的身體是否攝取到了足夠的鈣。如果父母盡早察覺到這些信號,就能及時避免寶寶缺鈣更嚴重。 ★學步遲。 ★偏食或厭食。 ★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入睡后多汗、啼哭、容易驚醒。 ★不易入睡,更不易進入熟睡狀態。 ★白天常常煩躁,坐臥不安。 ★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抽搐。 ★手指關節明顯增大,指節瘦小無力。 ★陣發性腹痛,但又查不出腸道寄生蟲,也無消化不良、腸炎等腸道疾患存在。 ★出牙遲,或者牙齒排列參差不齊。
寶寶長得慢,是缺微量元素嗎?寶寶經常生病,是缺微量元素嗎?寶寶食欲不佳、體重不增長,是缺微量元素嗎?微量元素,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到底有多神秘?許多家長總是把寶寶的各種癥狀歸因于微量元素的缺乏,想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或者各種鈣鋅制劑地給孩子補充。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以上這些做法,都是錯誤的。 什么是微量元素 既然叫“微量”,說明它們在人體內的含量非常非常低。一般來說,微量元素指低于人體體重0.01%的礦物質。 1990 年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重新界定了「微量元素」的范圍,并按其生物學的作用分成三類: 怎么知道缺不缺微量元素 既然微量元素這么重要,那如何知曉寶寶是否缺乏微量元素呢?有些家長會選擇微量元素檢測來判斷寶寶是否缺乏,但你知道嗎?微量元素檢測其實并不一定準確: 微量元素檢測的方法有多種,不同的醫院和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寶寶睡不好是缺鈣了,如果補鈣就能睡好。很多媽媽試了試,然后網上現身說法就出來了,各種繪聲繪色的描述補鈣對寶寶睡眠有神效。 那么,補鈣對寶寶睡眠,到底是否有幫助呢?今天簡單明了把這個事情說清楚: 1 |鈣和睡眠的關系 我們身體中大部分的鈣,是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上的,只有少部分存在于血液中。而恰恰是這少部分血鈣,對神經的興奮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證據認為血鈣和人體睡眠是有關系的。比如發表在《European Neurology Journal》(歐洲神經病學刊)的論文認為:當血液中鈣濃度降低的時候,神經興奮性會增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寶寶出現易驚醒、易哭鬧的現象。血液中鈣濃度升高時,神經興奮性降低,睡眠變得更安穩。 看到這里,是不是寶媽們都有種給寶寶補鈣的沖動呢?無論你有多么強烈的補鈣沖動,都請先打住,因
孩子一歲了,才長兩顆牙,是不是缺什么? 孩子長得瘦,總是胃口不好,不愛吃飯,是不是得補什么? 盡管人們心里有一個問號,仍然本著別人家孩子查了我家孩子也不能缺的原則,前赴后繼帶著孩子跟風做檢測。數值達標了,家長安心了,數值不達標,各種保健品一通亂補。 我覺得家長們與其忙著給孩子做檢測,不如自己多補充營養方面的知識,了解哪些食物中含有微量元素,更好地搭配一日三餐,讓孩子從飲食中補充。現在的生活水平比過去好太多了,只要孩子什么都吃,嬰幼兒期的寶寶按時添加輔食,一般不會缺乏微量元素。 缺這缺那的各種表現: 孩子經常偏食,或者厭食,胃口不好,口腔潰瘍,身材矮小,智力發育落后,生長發育不良,可能是缺鋅;孩子貧血,面色蒼白,煩躁不安,注
黃椒香橙汁 初期離乳輔食4-6個月 ▲ 彩椒有綠色、黃色、紅色、紫色及象牙色等多種顏色,除了色彩豐富具備觀賞價值外,其營養成分更不容小覷。既富含蛋白質、醣類和礦物質,又富含β胡蘿卜素、維生素A、B、C、煙堿酸及葉酸等,是一種非常有益健康的蔬果。 材料 黃椒30克、柳橙2顆、水100毫升。 用心 做法 1.柳橙擠汁備用。 2.黃椒洗凈去籽,切小片蒸熟,加水100毫升攪成汁液。 3.將黃椒汁與柳橙汁拌勻,過濾后即可飲用。 要點 1.寶寶接觸副食品開始,就可以讓孩子嘗試風味偏甜的紅、黃椒,由少量開始。 2.冬天是柳橙開始盛產的季節,橙的香氣與甜味與黃椒搭配毫無違和感,經常感冒、抵抗力差的孩子也可試試。
在“枕禿是缺鈣”之類的傳統觀念和“孩子不吃飯,補鋅是關鍵”之類的廣告的狂轟亂炸下,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缺鈣、缺鋅。之前,常爸請了兒童保健和營養專家們來給大家做了科普:其實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孩子缺鈣缺鋅的可能性并不高。 而孩子真容易缺的一項營養素,卻又經常被父母忽略,這就是鐵。 可以說,鐵缺乏是中國,甚至是全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營養素缺乏癥,而且缺鐵的后果很嚴重,還不易被父母察覺,往往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和耽誤孩子好幾年。 下面,我們來談談“缺鐵”和“補鐵”那些事。 “缺鐵”離我們一點兒都不遠 鐵對孩子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一旦缺鐵,細胞組織的供氧不足,就會對孩子的免疫力、行為和智力發育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更可怕的是,孩子缺鐵是不易被察覺的,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經常是一旦發現就已經到了貧血的階段,比較嚴重了。
現在的爸媽,總是擔心孩子是不是缺什么。孩子晚上睡覺愛出汗,有枕禿了,就擔心是不是缺鈣。孩子不愛吃飯了,就擔心是不是缺鋅。孩子頭發黃,是不是缺啥微量元素…… 不靠譜的爸媽,通常就會馬上開始給孩子各種補補補。 稍微靠譜一點的爸媽,就會想,是不是要帶孩子去檢測下微量元素?但是,這項檢測真的有必要嗎? 其實關于這一點,衛生部早在2009年,就已經發文要求: 除血鉛檢測外,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不得開展其他重金屬和類金屬的臨床檢測,不得出具臨床檢測報告。 2013年,衛生部再次發文通知: 根據兒童的臨床癥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但要規范取血技術操作和保存流程,使用的儀器設備應當取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批準。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
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所有爸爸媽媽最關心的問題,沒有之一。所以孩子所需的營養是否充足,又成了家長糾結的事。微量元素檢測作為一個常規檢查項,就這么莫名其妙紅了很多年,甚至差點成為兒童體檢普查項目。 寶寶不出牙枕禿是不是缺鈣?頭發黃吃飯少缺鋅?快做個微量元素檢測看看呀~缺了趕緊補起來。 現在,Mommy就來告訴你,所謂的微量元素檢測其實根!本!沒!有!什!么!用! 微量元素檢測靠譜?別逗了 首先,Mommy先來說說微量元素檢測本身,就是通過各種名字很糾結的方法和儀器(反正說了也看不懂,實在好奇請問度娘)檢測體內微量元素的含量。 通常有兩種檢測方式,血液取樣和頭發取樣。 ◆血液檢測 采指尖耳后的血或者靜脈血。 指尖取血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問題和耳后取血一樣,扎孔擠血的過程中會混進組織液和細胞
相信各位媽媽都對微量元素不陌生。帶孩子出門遛彎,聽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缺鈣,快去查微量元素”。出門買罐奶粉,售貨員也說:“孩子有點枕禿,肯定是缺鈣!我來給你測一下微量元素?!? 這微量元素真的那么厲害嗎?孩子平日里所有問題,都是微量元素惹的禍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下微量元素這層“科學”的皮。 所謂微量元素,就是在人體內含量少于0.01%的元素。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這8種。 而有趣的是,我們熟悉的鈣,根本不是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想知道有沒有缺鈣,根本不可能通過“微量元素檢測”來判斷哦~ 微量元素檢測?不靠譜! 檢測過程不靠譜。微量元素檢測,對樣本收集、實驗室設備還有實驗室壞境的要求十分高。很多醫生都說過,就算是一般醫院,都未能達到檢測微量元素的實驗室要求,更何況是一般的路邊小店呢?
微量元素檢測結果根本不準確 首先,各家醫院使用的檢測儀器不同,采樣材料、化驗室環境、化驗師專業水平都不同,而微量元素檢測是一樣非常“難搞”的檢測,它對儀器及實驗室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 微量元素的檢測途徑,主要有這3種:頭發、靜脈血、指血。 頭發: 每個人的發質、洗護用品、環境污染程度及頭發部位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靜脈血: 首先,靜脈血里微量元素的量不到身體的1%。其次,小寶寶的胳膊大多胖嘟嘟(神似米其林),取血不是很方便,第三,極易被污染。 指血: 這種方法給寶寶的痛苦稍小些,但也很容易被污染。當針刺手指后,化驗師大多會有一個手擠的動作,這樣會讓組織液混入血液,這時就連最起碼的血液水平都保證不了。 我國官方也覺得微量元素可不做常規檢查項目。早在2013年10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