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老師帶我們去看電影《南京》。看完后,我內心十分激動,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影片是由幾個當年留守在中國的外國人的日記及采訪,以敘述的方式控訴了日本侵略者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那里面所有的照片,所有的錄像都是真實的。讓人看了咬牙切齒,義憤填膺!
我的第一感受是日本人太壞了,在南京城里見一個人打一個,殺人不眨眼,非常殘暴,使南京城血流成河。本來一個繁華的城市被日本人打的破破爛爛,我感到十分氣憤。
電影還講述了一些外國人的英雄壯舉。我想說這些第三方人雖然不是我們中國人,但卻竭力幫助我們,還建立了安全區,要不是他們,我們的人會死得更多,損失更嚴重。他們是正義和善良的化身,我們會永遠感謝他們的。
電影里描述的情節只是南京事件的一小部分,千千萬萬的生命被日本人殘忍的奪去的場面都沒有全部記錄下來。我們并沒有夸大其詞,而是那些日本人想掩蓋事實,不肯承認錯誤。
我覺得,這種電影很值得看,作為一個中國人,絕對不能忘記這段殘忍的歷史,絕對不能忘記一個民族的恥辱!每個小學生都要銘記這段歷史,好好學習,把我們祖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國家。
翻開歷史的篇章,回憶那段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軍隊闖進南京時,城內的軍人們用身軀鑄成了一道道人墻。可這些都無濟于事,日本軍隊以強大的沖擊力沖垮了人墻,把軍人們踏在腳底。大肆的闖進南京。
南京城內所有的戰俘都被抓起來了。有的人,葬身在機關槍接二連三的掃射中;有的人被帶到海邊,又是一陣瘋狂的掃射,人們倒在海邊,海水沖刷著他們的身體,將他們輕輕拖入海中,頓時鮮血染紅了整個海面……
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嘗不想讓他們付出血的代價。想一想,當他們的孩子在搖籃中甜甜的入睡時,我們的嬰兒卻被殘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當他們的兒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時,我們兒童卻要面對死亡;想一想,當他們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時,我們的老爺爺、老奶奶卻流浪在街頭無家可歸;
正如電影里所說“中國不會亡!”是的,中國沒有滅亡,但祖國現在的興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多少英雄沖鋒陷陣,用鮮血和平,他們何嘗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過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這樣的生活。為了祖國他們必須要上陣殺敵。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為國家做出貢獻,使中國更加強大這樣才不愧對那些抗日英雄,中國才不會重蹈覆轍。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快到了,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的愛國活動,包括愛國類型的演講比賽,烈士陵墓的參觀活動,還有系列電影的觀看。
周三下午的最后一節課,我們看了這電影《南京南京》,觀影時,教室的氣氛如同電影里一樣,凝重。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第一感覺是很不舒服。這部電影從一個參戰的日本兵的視角來展示那場大屠殺,日本軍人角川是電影中貫穿始終、著墨最多、最立體豐富的主角。在影片中,他尊重中國平民,和慰安婦百合子真摯相愛,出于人道殺死了即將被日本兵拖出去強奷的姜老師,最后,在屠城的南京,因感覺“活著比死更艱難” 而自殺。如果不是大肆的宣傳,我會以為這是日本人拍的電影。
那么,中國人拍的南京大屠殺,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視角呢?陸川導演說要換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大屠殺,一篇影評里有這樣解釋,“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是沒有的,而我們要記住的是一切“國家”、“主義”、“政治”里的真正的人性的光華。”導演是要用人性這個普世價值來看這場戰爭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導演的目的是達到了,很多看過電影的觀眾就感嘆“其實日本人也有好人啊”。但,這是真實的人性嗎? 據說,這部電影是以當時歷史的真實素材為依據的,但研究這段的歷史學家指出,在所有的歷史記載中,都沒能發現在南京大屠殺中,甚至在整個二戰中,因為厭戰而自殺的日本兵。我想,即使有,那也是萬分之一的少數,所以,電影中的角川更可能是一些中國人善意的假想甚至意淫。
主流媒體對《南京!南京!》很多都是贊譽有加的,“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我們要銘記的,是歷史,不是仇恨。”因為,我們現在需要的,只是一個“和諧”的社會。你覺得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