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018年,改革開放已40個年頭。40年來,我們的生活與以往有著巨大的變化!即使是老百姓,也能豐衣足食,不像以往那樣,既吃不飽,又穿不暖,還要整天奔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爸爸常說:"以前,我們小時候,沒有電,晚上只能點煤油燈!那時我們的主食是玉米,很少吃上米飯,衣服破了補,補了破……”聽了爸爸的話,我幻想出他們小時候的模樣,忍不住笑了出聲,心里感到同情。“那你們的生活怎么那么苦呀!"我不解地間道。爸爸說:“因為我們那個時候還沒有改革開放呀!”哦……原來是這樣呀。
以前,在爸爸他們那個年代,非常辛苦,沒有電,吃不飽,穿不暖。再看看現在的我們的生活環境,家中有電視機、冰箱、電飯煲……還有電腦手機,正是觸屏的。中國13億人口,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家里都有這些家電。
不僅經濟提高了,文化、政治、體育、軍事都有極大的提高。在學校里,老師教導我們,傳授我們知識,文化有了保障,不會再和爸爸他們那樣讀到初中就綴學了!政治問題也解決了,不會像爸爸那輩人一樣,破壞環境,擾亂市民,不會沒有人管了。隨著生活質量有很大的提高,我們的身體健康一天不如一天,我們也在這個問題上解決了,小學生在校早上做早操、課外活動一小時,老年人晚上可以在廣場上跳廣場舞。這么多問題都解決了,但軍事是不能不提高的,不僅在電視上可以收看軍事節目,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在行動,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軍訓,定期訓練。
是啊!科技真是突飛猛進呀!在這40年間,中國有著巨大的成就,這是40年后我家的變化。
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愿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1979年 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1992年 又是一個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這如沐春風令人再熟悉不過的歌詞里,滿是歷史的印記。春天的故事,一講就是四十年。蘇醒的中國龍,在這改革巨變的四十年間,越飛越遠。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安徽省鳳陽小崗村、經濟特區、南方談話、國企改革、教育改革...這一個個關鍵詞讓改革道路歷歷在目,改革開放走上了快車道。過去的所有努力成為當今中國的繁榮面貌的助推器。“一帶一路”戰略既是今后我國對外開放的總綱領,也理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鑰匙。它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
“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月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發表重要主旨演講,鄭重宣示了新時代開啟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新畫卷的堅定信念和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
有的同學可能覺得這些都與自己太遙遠,但是改革開放帶來生活上的變化卻與我們息息相關。大到國際形勢,小到衣食住行。代表中國速度的高鐵、移動設備的支付方式、我們所享受的九年義務教育這些都是是典型的例子。接受了義務教育,我們才能來到高校繼續深造;支付寶、共享單車給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我們可以坐高鐵游歷祖國大好河山...中國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改革開放,我們的幸福生活更是源于改革開放。作為新時期的接班人,我們應該盡自己所能,在改革開放深化的時期,做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風雷激蕩,40年歲月崢嶸。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極大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社會生產力;始終上下求索、銳意進取,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與時俱進、一往無前,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
歲月不惑,春秋正隆。
40年前,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激流勇進的征程。歷史不會忘記——1978年,鳳陽縣小崗村18戶村民按下紅手印,大包干的“生死契約”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開放40年以來,無數敢為人先者篳路藍縷艱難開拓,那段開天辟地的歲月至今令人心潮澎湃。 40年過去,中國創造的奇跡舉世矚目:從計劃走向市場,從貧困走向小康,物質短缺的記憶早已翻篇,人民擁有并且追求更加豐富、更高品質的生活;中國從過去那個的“遲到國”變為現在的“實踐中心”,從當年經濟面臨崩潰的“欠發展國家”成長為“最有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民族復興迎來光明前景。
時間就像一個雕刻師,改造舊物,煥發新生,走向未來。
翻開嶄新的日歷,站在時間節點上回溯與展望: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今昔對比,40年的變化證明一個道理:“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展望未來,時間也會用更偉大的成就證明習近平總書記的論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得以實現。”
希望下一個十年我們有更加輝煌的成績單,祖國,我們一起加油。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