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建設
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在檢查東北邊防軍工作的國防會議上強調,各軍兵種都要有深刻的戰爭思想,并立即著手擬定三年建設計劃。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隨即確定了自身的發展規劃,開始大規模擴編或改裝部隊。海軍于10月下旬形成了三年發展規劃。 1952年1月,根據朝鮮戰場的戰局發展情況,人民解放軍在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的基礎上,著手擬定新的發展規劃。7月,中央和軍委批準了總參謀部擬定的1953~1957年五年軍事建設計劃綱要。到1958年,在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空軍占總員額的12.2%,海軍占5.8%,炮兵占4.8%,裝甲兵占2.3%。
1951年10月,中蘇兩國簽訂協定,確定蘇聯向中國提供60個步兵師的裝備,同時提供各種兵器與彈藥首先是陸軍輕武器與彈藥的制造藍圖。從1950年開始,中國先后從蘇聯接收和進口各種火炮4000余門,觀測指揮器材也初步配套,并新組建了防坦克殲擊炮兵師、火箭炮兵師。1950年11月到1955年4月,中國從蘇聯共購入3000余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到1954年初,人民空軍有28個航空兵師70個航空兵團,各型飛機3000余架。到1955年底,人民解放軍用進口和仿制的蘇式武器,共換裝和裝備了106個步兵師,9個騎兵、守備、內衛師,17個地面炮兵師,17個高炮師,4個坦克、機械化師,33個航空兵師和9個艦艇支隊。
部隊合同作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戰術更加豐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輪番作戰和輪換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后赴朝鮮參戰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空軍12個師、野戰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3個團和50多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9個團、工兵15個團、鐵道兵10個師,以及大量擔負后勤保障任務的后勤分部、兵站、醫院、汽車團、輜重運輸擔架團、警衛團等部隊和擔負后方剿匪、警衛、押運、裝卸與防空任務的公安部隊。到抗美援朝戰爭停戰時,先后參戰的志愿軍部隊已經達290多萬人。至1953年8月,經受過抗美援朝戰爭鍛煉的部隊占全軍部隊的比例,步兵為70%以上,空軍為41%,炮兵為73%,裝甲兵30%以上,高射炮兵為60%以上,工兵為57%,鐵道兵為100%,公安部隊為11.7%。
對臺關系
根據華東軍區頒發的訓練大綱: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軍兵種部隊分別訓練;1951年4月至5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然后三軍協同解放臺灣。朝鮮在加緊進攻南方的戰役準備,莫斯科減緩和壓縮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轉而支持朝鮮。
美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7日杜魯門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借機進駐臺灣海峽。此舉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出現了根本轉變,也徹底中斷了解放臺灣的戰役。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