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與愛一起走過
愛,不是衡量財富的天平,而是一點微薄的奉獻:愛,不是詮釋美貌的詞藻,而是心中一個的微笑:愛不是刻畫地們的工具,而是地震中一次溫暖的拉手。
昨天不是繁花似錦的城市,今天,地動山搖,沉睡了許久的巨龍翻了身,繪華夏子孫們造成了空前的災難,這是全中國舉國同哀的卡子------二零零九年五月十二日。在地震中,七歲的小林浩脫離了危險,但他還不滿足,他要擔起小班長的責任。在那生死關頭,他沒有絲毫的猶豫,毅然決定要救出與自己一同走進教室的老師、同學們。終于他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8名與自己同齡的孩子,他的精神,我們自己甚至于家人都不具備。那是一種多么頑強的精神,是一顆多么高尚充滿大愛的心。這種愛,在人世間,永垂不朽。
這一切的一切既然已經過去,就無法挽回與改變,但幸運的是我們有愛,用愛去感化他們冰冷的心,用愛去幫他們忘卻那地震中最黑暗的一刻,用愛去幫他們重建家園,讓他們也與愛一同走過艱辛坎坷。
在賑災現場,一個7歲的美國男孩抱著一只巨大的豬豬儲錢罐走上臺,那紅彤彤的笑臉真像天使的微笑。當他把那一枚枚美國金幣倒入愛心箱時,人們落淚了。那叮叮當當的金屬撞擊聲正是他童稚善良,大愛無邊的心中的樂章。
“Let the world with love(讓世界充滿愛),Never say give up,we are family(永不言棄,我們是一家人)。”這就是那熾熱的心中的凱歌。
與愛一起走過,我們才能去感化身邊的人;與愛一起走過,無論多大的風浪我們都會堅強;與愛一起走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平安,和諧,幸福;與愛一起走過,我們偉大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加繁榮富強,蒸蒸日上!
篇二:與書籍一起走過
在生命的長河中,書籍是每個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有了書籍的陪伴與幫助,我們不僅開闊了視野,增加了知識,得到了成長,而且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豐盈充實起來。
初識書籍
小時候,每到夜晚降臨,床邊的燈光下,媽媽總是帶著我讀書。她拿來一本睡前故事,讓我用手指點著字,然后媽媽讀給我聽。媽媽讀完,我還沉浸在故事的海洋里……每晚我都追著媽媽讀書,聽著媽媽的聲音入夢。
自主閱讀
上了小學后,媽媽不再為我朗讀,而是讓我自己默讀書中的內容,并且每天她都會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陪我讀書。她看她的,我看我的,我有不會讀的字就問媽媽。就這樣,耳渲目染,在媽媽的指導和帶動下,我養成了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主動閱讀
隨著年級越來越高,對知識面的需求也更廣了。于是,媽媽開始讓我看一些蘊含道理的書。我還記得,第一次看的書是《平凡的世界》。我被里面的情節所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書里的世界,為故事里的人開心,流淚。而且,我還會和媽媽交流一下讀后的感想和看法:我佩服孫少平一家的毅力,他們雖窮,但有自尊,愿意用雙手創造生活;我也為田曉霞的犧牲感到惋惜……再后來,不用媽媽推薦,我已經學會了主動地去找自己喜歡,需要的書來讀。
楊絳先生說:“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因為喜歡,所以熱愛,與書籍一起走過的日子,每一天都是閃亮的,快樂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