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特別討厭干家務活。我覺得干家務活是沒出息的事,總想做大事,創大業。但媽媽告訴我: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郀柣?
六歲那年開始,媽媽就叫我煮飯,我總是煮不好。不是水放多了,就是水放少了。水放多了,飯就陰差陽錯變成了粥。媽媽笑著說,廣東人是比較喜歡吃粥。水放少了,飯就煮成變半生米,媽媽要用鍋來再炒一次,也能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洗完米忘記了放水,最后的飯當就是黑乎乎的焦米,什么辦法也沒得想,倒掉重煮。郭小川說過: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現在,我當然會煮飯。
最后,我用巴甫洛夫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作文。我畢生都熱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也許甚至說,我更熱愛體力勞動。當在體力勞動內加入任何優異的悟性,即手腦相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就更特別感覺滿意了。
弟弟哭了,我會逗他笑,小朋友過馬路我會領著他,地上有垃圾我會掃。這些都是平常的事情,讓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那就是第一次做飯。
有一次,媽媽干活沒時間做飯,我來幫媽媽做飯。首先拿一個飯盆,舀三小瓢大米,倒上水,搓米地時候,我發現一粒粒大米像一顆顆晶瑩的小珍珠。米搓好了倒水時,一定要慢慢地倒,否則大米就倒出去了,大米洗凈后,舀上水撫平,用中指試一試水多少,然后放進鍋里,等鍋里的水開了,再看一看表,再過30分鐘大米飯就做熟了。
吃飯了,弟弟比以前吃的多,媽媽吃了一口說:“真是好姑娘,你真的長大了,能幫媽媽做飯了。大米飯做的真香啊!”
通過這次做飯,我懂得了媽媽是多么的辛苦,今后,我寫作業一定要自己認真的寫,不讓媽媽操新,寫完作業幫媽媽干力所能及的活,替媽媽分擔點任務。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