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 zhā zǐ duǎn yàn tī cán huā
生查子·短焰剔殘花
清-納蘭性德
duǎn yàn tī cán huā,yè jiǔ biān shēng jì。juàn wǔ què wén jī,àn jué qīng líng shī。
短焰剔殘花,夜久邊聲寂。倦舞卻聞雞,暗覺青綾濕。
tiān shuǐ jiē míng méng,yī jiǎo xī nán bái。yù dù huàn huā xī,yuǎn mèng qīng wú lì。
天水接冥蒙,一角西南白。欲渡浣花溪,遠夢輕無力。
翻譯:
夜深了,還未入睡,我剔去燈花,周圍明亮了些許。然而,這孤凄的氛圍卻沒有變得暖熱稍許。這離鄉千里的邊地深夜何其漫長,,無聲無息。不愿如祖逖那般聞雞起舞,雞鳴卻依舊聲聲催人。默默已覺青綾上盡是淚痕。
天的盡頭,似乎天水相接,晨霧朦朧。西南天邊的一角漸漸露出魚肚白色。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然而鄉夢幽遠,只任東風吹去遠。
注釋:
生查子(shēngzhāzǐ):原唐教坊曲,后用為詞調。
短焰:指蠟燭的火焰已短。
剔(tī)殘花:把殘存的燈花剪去,使燭光明亮。
邊聲:邊地特有的聲音,如馬嘶、風吼、戍角聲、戰鼓聲等等。
“倦舞”句:意謂在倦于起舞的時候卻偏偏聽到雞鳴聲。此處反用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
青綾:青色的絲織品,此指青綾被。
冥蒙:幽暗不明。江淹《雜體詩·效顏延之侍宴》:“青林結冥蒙,丹嶸被蔥蒨。”
浣花溪:在成都市西郊,為錦江支流,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此借指自己的家。
賞析:
這首詞描寫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詞人在半夢半醒之際的倦怠感受。詞人純從個人角度出發,通篇吟詠其個人情感,并不多加掩飾的將情感真實地凸顯出來,體現了納蘭性德詞作的完整風格。
詞的上闋言詞人身在邊地,入夜起徘徊,離憂難禁,淚濕青綾,惆悵難眠。詞至下闋,轉以浪漫之筆法出之,寫夢里情景,謂鄉路遙遠,欲歸無力,于迷離倘恍中表達了怨情與離憂交織的款曲,抒發了作者在塞外望鄉思親的情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