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張老師是一位二十多歲像鄰家大哥哥般的老師,是我三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
我到現(xiàn)在還很清晰地記得在三年級開學的第一天,第一堂上課鈴聲響起后忽然走進課室來的是一位滿臉親切笑容的大男孩,他操著流利的普通話向我們介紹自己,說:“我是你們?nèi)?6)班這年的數(shù)學張老師,在上課時我會很嚴肅,要求各位同學們認真聽課,但在下課的時候我可以跟你們像朋友般玩耍及作游戲都行,不過原則是上課須認真。”這一堂課,他讓我們自己站到講臺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介紹自己,輪到我時一站到講臺上往下一望,嘩!面對全班60多雙眼睛的注視,我忽然緊張得張大嘴巴雙手緊緊地握著,喉嚨里好久都吐不出一個字,像極了平時做錯事情被媽媽罵的時候一樣,說話都結結巴巴的,這時張老師帶著和靄、親切的笑容讓叫放松心情,像平時結交新朋友般介紹自己就行了,是張老師的鼓勵,我的心里像有一股暖流在注入,腦子與嘴巴終于協(xié)調一致表達了我的意思。打這以后我還成了堂上積極舉手、大膽發(fā)言的‘問題’學生呢!
然后他又給我們講故事,那故事一會兒讓我們笑得前仰后撲地捧腹大笑,一會兒讓我們神魂顛倒,一會兒讓我們糊里糊涂。就這樣一堂課的時間在不知不覺的溜走了。
下課了,張老師陪我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在張老師母雞是時,噢!不對應該是公雞時,我們這些小雞在這只公雞的羽翼保護下,老鷹不是抓小雞而是在抓耳撓腮呢!
之后我們和張老師漸漸的熟悉了,大家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不明白的作業(yè)難題他都耐心的講解。
雖然張老師這個學期沒有再教我們,但是他在我心里永遠是一位難忘的老師。
曹老師就是我們的數(shù)學老師。如果用數(shù)學理論把她分解成因數(shù)的話,就可以分解出許多有趣的特點來。
因數(shù)1——因材施教
曹老師在我四年級時來到我們班教數(shù)學。那時前,我不敢在課堂上與老師對話,是個膽小鬼,為此我很苦惱。可曹老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讓我回答問題,還讓我當上學習委員,給了我一次次鍛煉膽量的機會,也讓我實現(xiàn)了展示能力的欲望。從此,我變得自信、開朗、活潑起來了,成為了一個“陽光男孩”。
因數(shù)2——語重心長
曹老師在課堂上,不厭其煩把思想理論、文化知識源源不斷地傳輸給我們。雖然她有時候會發(fā)脾氣,但是我們明白,那都是希望我們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未來有出息。有時我們犯了錯誤,她就會語重心長地教育我們,遵守紀律,用心學習,不要犯錯誤。使我們真正懂得了“讀書之上,做人第一”的道理。
因數(shù)3——嘔心瀝血
曹老師教書育人,含辛茹苦,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都沉沉入睡了,她還在燈前批改作業(yè)、備課、寫教案。還經(jīng)常“拖堂”為我們補課、面批作業(yè),這種舉措不可提倡,但出發(fā)點還是好的,目的是明確的,為使我們學習成績不斷上升。
因數(shù)4——執(zhí)著嚴謹
曹老師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在一次批改試卷中,有的同學把小數(shù)點寫得十分小,雖然看得清楚,但還是給了那個同學一個大而醒目的紅叉叉,并毫不客氣地把那道題的分數(shù)扣掉。另外,對于寒暑假期作業(yè)總是十分認真的批改。最后還要把每一個同學做錯的題都記到她的“閻王薄”里。
數(shù)不清曹老師身上有多少“因數(shù)”,但這些“因數(shù)”的積是不變的——等于“好老師”(她是我最敬佩的一位好老師)。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