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刊登了上海1378處母嬰設施,為什么有些是擺設?》一文。在報告中,記者走訪了申城的許多購物中心和醫院,調查了母嬰設施的設備條件和公眾的使用感受。記者發現:雖然上海基本上實現了母嬰設施的全面覆蓋,但在實際過程中會遇到使用阻塞、資源緊張,部分舊母嬰設施建設、改造困難,部分商業中心不愿增加建設、管理和維護費用,為了解決哺乳房供應短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最近完成了哺乳房升級。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回訪。
全面升級哺乳室▽瀘定路兒童醫院哺乳室位于醫院一至三層。原來一樓位于尿糞常規檢測窗口附近的哺乳室,轉移到大廳左側區域。距離很遠,你可以看到一個特殊的哺乳室 baby care標志和嬰兒圖標不再是傳統的奶瓶和嬰兒標志。據工作人員介紹,奶瓶標識容易與奶粉掛鉤,醫學界仍鼓勵母乳喂養,因此進行了修改。
△升級改造后的兒童醫院瀘定路院哺乳室。新哺乳房的整體規模擴大到原來的三倍。建筑材料加厚,角落包裹。立面采用童趣親子互動插圖。在哺乳室出入口,記者看到了男士止步和內置尿布臺的提示板。還有上海市兒童醫院母乳庫、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愛嬰室母嬰護理基金支持等銘牌。哺乳室設置定期清潔消毒和人員記錄表,墻上附有哺乳室管理使用方法和喂養科普知識。硬件設施有顯著改進。哺乳室提供兩個操作臺,供嬰兒更換尿布。室內重新接管改造,設置獨立的冷熱水洗手池,配備洗手液、消毒液和垃圾桶,并增加活動架。三個哺乳位置都設有軟沙發、軟臺面和插座,每個都設計了拉簾,讓媽媽們可以私下給寶寶喂奶。二樓的哺乳室位于放射科附近。三樓的哺乳室離電梯和浴室不遠,比以前多了兩個哺乳室,軟裝和材料都升級了。記者蹲下時,哺乳位基本占滿。
△哺乳室硬件設施有明顯改善。記者詢問了很多家長的使用感受,大多覺得等待時間短,方便多了。兩位家長可以一起進去搭手,有空間轉身搬家。可見上海在公共場所的母嬰設施上下了功夫!體現了上海的人性化和專業化。也有家長提出了提高垃圾處理頻率的建議。正在制定長效計劃▽在全市層面,也在制定更長效的母嬰設施改進方案。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與上海市衛生委員會等14個部門、單位合作,開始研究一系列加強母嬰設施建設管理,促進城市公共場所哺乳房標準化、標準化建設,提高哺乳房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公共場所文明哺乳、嬰兒護理的需要。正在制定相關的建設管理措施、使用指南和星級評價方案。
△制定了更長效的母嬰設施改進方案。
△有關部門將制定硬件配置、管理和維護標準細則,對母嬰設施建設進行檢查和評估。例如,對于許多公共場所的母嬰設施,相關措施旨在普及母嬰設施的常識和服務范圍,倡導公眾文明有序使用母嬰設施,消除不文明使用;探索星級哺乳室年度選拔活動,制定硬件配置、管理和維護標準規則,檢查和評價母嬰設施建設,鼓勵社會各界和公眾關心和支持相關工作,不斷提高母嬰設施建設管理水平。近年來,上海高度重視母嬰設施的建設和發展。近年來,上海非常重視母嬰設施的建設和發展。2018年6月,上海市原市衛生計生委牽頭的市婦幼工作委員會等15個部門和單位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上海市母嬰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力到2020年底,所有應配置母嬰設施的公共場所和用人單位基本覆蓋母嬰設施。在推進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各部門和單位要充分發揮各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圍繞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市母嬰設施建設體系,建立健全各項正常長期工作機制。截至2020年底,上海已在各類醫療服務機構、主要交通樞紐、大型商業設施、公園、文化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建成1378個母嬰設施,覆蓋919個不同點,基本實現了主要公共場所的全覆蓋。另外4298家各類用人單位在本單位設立了愛心媽咪小屋供女職工使用。在上海4058個文明單位中,2400多個單位建有母嬰室、愛心媽咪小屋或具有類似功能的女職工休息室和哺乳室,覆蓋率約為60%。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
作者:車佳楠 邵雪晴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