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對待愛尿床的孩子》
提前訓練如廁有效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生理發(fā)展來說,孩子要到兩歲到兩歲半左右,才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
在這之前,父母過早刻意訓練,不僅不會幫孩子養(yǎng)成好的如廁習慣,反而可能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如孩子可能逆反或習得父母的焦慮。
甚至,有的孩子從小就可能形成這樣的意識:屎尿屁是不干凈、不衛(wèi)生的,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精神潔癖。
如廁訓練不宜過早
因此,父母需要事先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才能更好地開始有效訓練:
? 進行如廁訓練,最好是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左右再進行。父母需要有足夠耐心,且多以鼓勵為主,而不是強迫孩子。
可給孩子準備一個可愛的小便盆,估摸孩子該上廁所了,可鼓勵孩子坐在上面玩,等待孩子自然尿出來。當然,平時父母需要經(jīng)常而少量地給孩子補充水分,保證孩子正常的新陳代謝。
? 憋尿是這個階段孩子常有的現(xiàn)象,父母不要訓斥指責孩子。因為孩子需要了解膀胱充盈的感覺,之后才會有排尿的沖動。
起初,排尿多半是自動反應,但孩子會逐漸發(fā)現(xiàn),憋一下就有獎賞,憋一下再排尿會有快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體會和感受到自己對身體的控制能力和力量感。
? 3歲之前孩子尿床很正常,即使3歲之后,孩子偶爾也會控制不住自己偶有尿床,父母不必太過在意。相反,還需要維護孩子的面子,且給孩子心理減壓。
通常,父母越是強調(diào)孩子的尿床行為,反而越是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和負罪感,可能會造成孩子習慣性遺尿。
須知,只有少數(shù)孩子的尿床是遺傳或生理原因造成的。絕大多數(shù)兒童之所以尿床,源于心理現(xiàn)象。如父母爭吵,長期受驚嚇,心理負擔過重、夜間恐懼等。這些孩子大都精神高度緊張,且容易心生自卑。
絕大多數(shù)兒童的尿床,源于心理問題
如,我就接觸到這樣一個孩子,十四歲了還尿床,去醫(yī)院各項檢查做遍,沒有找出原因。醫(yī)生建議,可能是心病,于是父母帶著孩子找到我。
父母為人很是謙和,但對孩子的管教卻很嚴格。
孩子覺得自己每天從早上睜眼到晚上睡覺,時間總是安排得滿滿的,疲累不說,關(guān)鍵是精神高度緊張。
因為一旦做得不好,或不讓父母滿意,他們就會表露出很失望,雖然不說什么,但他們會沉默地陪著自己一遍遍反復練習,直到滿意為止,這給孩子極大的心理壓力。
一天累極了,小姑娘躺下就睡,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尿了床,這本身就很讓她難為情了,沒想到媽媽卻一個勁兒地埋怨,“怎么就尿床了呢?”還挨個兒跟家人念叨:“這么大了,還尿床,真是有夠丟人的?!?
小女孩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
從那之后,她每天睡覺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不小心又尿床了。結(jié)果是前半夜她怎么也睡不踏實,后半夜又睡得人事不省,等早上起床,她發(fā)現(xiàn)自己又尿床了……
父母也很失望,甚至指責孩子,導致她陷入惡性循環(huán),心理越發(fā)緊張,甚至害怕睡覺。
試想,父母對孩子不是那么嚴厲,孩子在尿床后是否沒有那么大心理壓力?
在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的焦慮時,孩子是否更愿意向父母求助呢?
同樣,父母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覺察到孩子的害羞、緊張與慌亂,相信孩子也不會被尿床困擾這么久。
尿床雖然是孩子個人的事情,但父母的作用不容忽視,特別是在孩子早期養(yǎng)成好的如廁習慣時更是如此。下面推薦的這本繪本,也許能幫到憂心孩子如廁問題的父母。
《尿床大神》 長古川義史/著 彭懿/譯
《尿床大神》是繪本大師長谷川義史專為尿床小孩所作。它并非治愈尿床頑疾的書,而是反其道行之,用幽默化解孩子尿床產(chǎn)生的尷尬委屈等情緒,幫孩子重建自信心和安全感。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一個圓頭圓腦的小男孩,名叫阿祐。
夢見自己在冰冷的海里游泳,結(jié)果不小心尿床了
阿祐晚上睡覺時總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夢——夢見在外婆家吃西瓜、在大大的小便池里尿尿、在冰冷的尿海里游泳……隔天早上,他就發(fā)現(xiàn)自己尿床了。
阿祐覺得很難過,心想:“我怎么又尿床了呢?”這時,從被褥里蹦出來一個長著八只手的怪叔叔,他自稱“尿床大神”,對著阿祐跳了一會兒舞,就消失了。
就這樣,連續(xù)好幾天,只要阿祐尿床了,他就會出現(xiàn)。
阿祐忍不住向大神求助:“怎么才能不再尿床呢?”大神教給他一個魔法咒語,告訴他只要睡覺前念出咒語就不會尿床了。
每個孩子都期望擁有這樣一位“大神”
阿祐努力地把它記得牢牢的。可是,隔天早上,他竟還是尿床了。尿床大神又出現(xiàn),忍不住問:不是教你念咒語了嗎?為什么還尿床???
阿祐很可愛地回答:我忘記念咒語了,因為我還想見到大神。
很可愛的尿床借口,源于小男孩對大神的不舍。
……
這是一本關(guān)于愛的繪本。
我想每個小孩都會期望有這么一位大神,孩子尿了床,不是上來就責罵孩子,而是讓孩子放松下來;在孩子需要時,陪孩子一起探討應對尿床的方法,但同時也對孩子足夠包容:
尿床了好像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嘛。
《被丟掉的龜殼》
本期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烏龜和小兔子,他們在龜兔賽跑之后,又進行了多次比賽。
不過這之后,小烏龜在比賽中總是輸,小烏龜嫌自己的龜殼太沉、認為是它拖了自己的后腿,于是就把它扔了。
小熊發(fā)現(xiàn)龜殼能吹出美妙的樂曲,小蝸牛發(fā)現(xiàn)龜殼能遮風擋雨;后來小兔子把龜殼撿回了家。
沒有龜殼保護的小烏龜身體出現(xiàn)了一些癥狀,它來找小兔子,卻在小兔子家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龜殼,小兔子將龜殼物歸原主。
《射擊》
射擊運動,是用槍支對準目標打靶的競技項目。
它首先鍛煉的是人辨別微小差別的感覺能力,可以鍛煉孩子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緒的能力。
其次,射擊訓練能磨煉孩子的心理素質(zhì)。射擊比賽對心態(tài)要求較高,只有專注過程,才能取得好成績。
這種訓練對培養(yǎng)孩子人生觀、價值觀也非常有益。射擊需要孩子具備很大的臂力,適合年齡在10歲左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