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一大早起來,就聽到了呼呼的風聲.往窗外一看,烏云密布——想必是今年臺風登陸了.
漫步在街上,街上少了往日的喧囂——人寥寥無幾,商店也停止營業了.一陣陣狂風吹來,吹得人睜不開眼.往前邁一步,都如同拖著千斤磚.來到九龍江邊,九龍江也一反往日的平靜,而是波瀾起伏.一會兒,下起了小雨.我急忙跑回家,狂風吹得樹葉到處飛揚,樹枝被搖曳得沙沙作響……
回到家,暴雨下起來了.站在陽臺上,遠處的山不見了,近處的樓房也蒙上了一層紗.往樓下望去,我看見一個人走在小區大道上,顯然被這場暴雨打得措手不及,慌忙打起了傘.可一把傘怎能抵御風魔的攻擊?很快,傘被吹折了,而那個過路人只好抱著頭沒命地往能遮風擋雨的地方跑.但愿這個人不要感冒……
老家只是受到臺風的外圍影響,就可以帶來如此厲害的狂風暴雨,那臺風中心所經過的寶島臺灣呢?我從電視上獲悉,臺灣受此次臺風影響鬧了水災,數千村莊被淹……我遙望著寶島臺灣的方向,雙手合十,默默的為臺灣同胞祈禱:希望這次臺風不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據資料顯示,全球變暖使臺風生成次數增加,強度變強.據統計,全球變暖導致平均沒幾年就多生成一個臺風;生成超強臺風的幾率也在逐漸爬升;而每一次的臺風都能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有可能引發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城市內澇等嚴重危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氣象災害.可這一切是誰造成的?說起來還不是人類自己的杰作?
阻止全球繼續變暖是阻止這一危險傾向的前提,所以,保護環境,從現在做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清早,一陣微風從我身上吹過,感到無比涼爽。
抬頭一看,天空上滿是烏云,天色很暗淡。來到學校后,下起一陣小雨,慢慢地,風更大了。
上課時,有時突然狂風大作,把教室后面墻壁上的圖畫和做業吹得翻了起來,甚至有同學的練習本都被吹掉了。每次過后,有的同學看著后面墻壁上的作業和圖畫,有的同學看著沒關好的窗,沒關好窗的同學會馬上把窗關上,生怕鬧出笑話。
課間操時,大榕樹在不停地東搖西擺,不斷地掉葉子,似乎跟它的“葉寶寶”說:“嗯你出去看看外邊的大千世界吧!”樹媽媽招手跟它的“葉寶寶”說“再見”,同時也在鼓舞著我們:不要被這陣風刮倒!大風在乎乎地刮著,回頭看一下我們的校園,滿地都是“葉寶寶”。東湖上的風景還是那樣美麗!雖說綠色的水藻和水胡蘆亂成一團,但風吹得湖面上漾起一道道波紋,還是體顯的出東湖的美麗。
中午放學后,在經過地洞口時,風把沙子吹進我的眼睛里,我揉了揉眼睛,用雨傘擋住了飄過來的沙子。過了地洞口,我發現了一棵被風吹倒了的大樹,有些人把樹的樹葉剪下來、樹干砍下來運走。在經過貴高的路上,我發現了一盞臺燈碎了,地上滿是碎片。
我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今天的臺風能把樹吹倒,而不能把我吹得飄起來?我可是要比樹輕得多呀。我找來爸爸問了一下,爸爸的回答是:“樹枝東搖西擺使樹根上的泥土松動,重心往一邊,會使樹被連根拔起。” “噢,原來是這么回事!”我忽然明白一個道理: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會有發現。
臺風,相信大家一看到這兩個字,就聯想起它那可怖的殺傷力和那被臺風襲擊之后一片狼籍的景象,甚至還有的人談“臺風”色變。
“人算不如天算”這句自古名言在我耳邊回響著。今年夏天的臺風特別的多。其中“海馬”這號臺風還是在十·一黃金周這個舉國同慶的一周來,真可謂掃人之興也,出門游玩的計劃都同沿海地區的房屋一樣被吹得七零八落。
那天,在書桌前做作業,準備做完作業去玩個痛快。哪知。窗外狂風驟起,樹葉和別的樹葉被吹得撞起來,啪啪作響。原來這是“海馬”發來的告誡,提示我們它要登陸了,不宜出門遠行。這下姐姐忽然喊了起來:“出門旅行的計劃泡湯了!”語氣了還帶著幾分悲和哀。
“海馬”這號臺風再登陸的同時雖然回給福建沿海地區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給人們的生命帶來威脅,但同時也給大陸的生命帶來生機。據我了解,這是由我國南海的氣流和太平洋西部的氣流相互沖擊形成的。
老子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并可以互相轉換。”其實臺風也是一樣有兩面性的。眾所周知,沙漠是“死亡之海”,那里天氣炎熱,降雨量極少,且少有綠洲。如果人們能把臺風移到那兒,那么,“死亡之海”也將充滿無限生機,最后也會“沙地綠化”。
其實,臺風還可以給陸地帶來一絲涼意,緩解“溫室效應”。不過換來的將是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們生的威脅。如果人類可以控制臺風的前進路線,那就可以把臺風移到干旱少雨的地方,讓那里的萬物得到雨露的滋潤。
臺風,其實有好有壞,要看在什么角度對待。但臺風的魅力是無限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