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其實,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就是家長本身,那么父母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呢?
家長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
現在的家長都熱衷于把孩子送往名校,但王秋英認為,在一個人的受教育經歷中,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其實是父母,而非學校。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最需要的東西往往是學校無法給予的,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無法替代。“因為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設計師,學校能給孩子知識、技能、能力,而家庭為孩子提供人性、情感、自尊、自信、品位、視野、生涯規劃等,這些比前者更能決定孩子將來是否成功。”
王秋英建議,父母要從小為孩子設計成長線路,讓學校教育為家庭教育服務,同時不要讓學校教育干擾了家庭教育,不必過于計較考試時的幾分之差。
家長該為孩子選擇普通小學,還是重點小學?王秋英認為,普通小學學業壓力相對輕,孩子會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獲取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做喜歡的事情,有更好的自我發展的機會。
她認為,做父母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事業。“在人的一生中,父母是最特殊最重要的身份,有人說要像做事業一樣來做父母,但這遠遠不夠,因為父母這個身份不像事業,既不能退休,又不能下崗,更不能替代。‘父母’是需要一生來學習的。”
做輕松的父母并不難
人的幸福感最本質的來源在于家庭,親子關系是人生中最華美、最豐富的內容,但做家長真難、做家長好累,成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感慨,王秋英稱之為“普遍性的育兒焦慮”。
這是因為社會越來越多元與復雜,使孩子得到更豐富資源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危險。“最明顯的表現是,現在青少年的問題變化很快,花樣很多。過去孩子的問題多為早戀、偶像崇拜、打架,現在則出現網絡成癮、手機依賴、賭球、性安全、惡搞玩具、網絡婚姻等眾多花樣。這使得家庭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變得開放,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因此不斷下降。”
再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問題。為時刻提防社會不良的影響,家長采取“堵”的方式,一回家就檢查電視、電腦是否發熱,給孩子帶上定位器、監控孩子的手機短信。另外還有“壓”,升學壓力是父母、孩子永遠的痛,在“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一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在補課,拼成績、拼名校,由此產生家長普遍的育兒焦慮。管多了怕孩子煩,管少了怕孩子走錯路,真是難啊!
“事實上,做一個輕松的父母并不特別難,關鍵要掌握家庭教育中幾個重要的環節。”以下是王老師與孩子與家長打交道的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心得體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