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和女孩的性格和行為等方面的差異,已經(jīng)遠不如從前那么明顯。導致這種狀況,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性別意識培養(yǎng)不夠。男孩和女孩最早的行為差異出現(xiàn)在1~2歲期間,表現(xiàn)在對玩具和游戲活動的偏好和對同性別伙伴的偏好上。在2~3歲期間,男孩和女孩傾向于更多地說出與自己性別相符的詞。
性別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從出生就開始。如果錯過這個關鍵時期,男孩就容易逐漸變得像女孩一樣柔弱,女孩也可能慢慢變得像男孩那樣陽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孩子的性別意識就會越來越難以“矯正”。我們究竟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性別意識呢?
通過服飾和玩具標明孩子的性別差異: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性別差異是先天決定的,這里所說的性別差異主要是指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心理或行為差異。要讓孩子從心理和行為方面表現(xiàn)出性別差異,我們首先需要通過服飾和玩具等直觀物體,從感知覺方面讓孩子認識到性別差異。
在英國和德國,從寶寶一出生開始就用顏色來分辨性別,男孩用藍色毯子,女孩用紅色毯子。剛出生的寶寶本沒有性別意識,但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寶寶的性別意識。
1、顏色
從出生開始就經(jīng)常穿著某幾種顏色的衣服,比如女孩穿粉色或紅色等,男孩穿藍色或灰色等,這樣就可以讓寶寶感到這種顏色屬于我。
2、服飾
從小讓女孩多穿裙子,男孩常穿褲子。搖曳著的裙子能讓女孩從中獲得溫柔如水的特質(zhì),而直挺挺的褲子能讓男孩養(yǎng)成剛毅、果斷的個性。
3、發(fā)型
從小就給女孩扎辮子,男孩留短發(fā)。辮子和長發(fā)可以讓女孩感受到飄逸之美、柔順之氣,短發(fā)則可以讓男孩突出陽剛之氣、干練之軀。
4、玩具
從小就給男孩和女孩多玩與自己性別相符的玩具。比如,讓女孩多玩芭比娃娃、米妮等;給男孩多玩小汽車、奧特曼等。
通過運動和游戲突顯孩子的性別分化:
性別的認知發(fā)展理論認為,當兒童開始把自己看作男孩和女孩時,性別分化就發(fā)生了。一旦兒童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不會改變,他們就會偏愛與其性別標簽符合的活動和游戲。
1、運動
在英國,小男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爸爸帶出去爬山或游泳,小女孩則被媽媽帶去練體操。挑戰(zhàn)性的運動能讓男孩堅強、不畏艱險,體操的柔美正好與女性的身段相合,能培養(yǎng)女孩溫柔、平和的個性。除了體育運動,我們還可以在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特長方面有所不同,讓男孩學圍棋、象棋等,給女孩報舞蹈、鋼琴等興趣班。
2、游戲
在陪孩子一起玩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同樣可以根據(jù)性別進行區(qū)分。女孩一般喜歡以靜為主的游戲,比如“過家家”、木頭人、拼圖游戲等;男孩更喜歡以動為主的游戲,比如“舉高高”、滑板車、自行車等。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