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情況不同來判斷,有的情況是正常的,有的針灸后的疼痛加重是不正常的。
1、可能是刺激量過大,或者滯針。導致局部肌纖維損傷,引起疼痛,活動不適,一般會持續一到兩天,可以暫停針灸一兩天后,再來進行治療,如果嚴重的話,可以選擇艾灸治療。
2、病人感覺過敏。不少疾病,感覺神經發生異常,即對痛感上升,即使輕微刺激,都反應較正常人敏感,有疼痛的感覺。這些病人針灸刺后,會略有明顯的所謂“痛”的;
3、對與“痛”相關的感覺分辨不清。針刺不同穴位,會有酸、麻、脹、重、電流樣等感覺,這叫“得氣”,是針刺取效的標志。中醫強調針刺必須得氣,得氣快者效好,得氣慢者效差。但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分不清得氣中的各種不同感覺,都是一個感覺,即“痛”。歐美人中有一半以上分清清針刺的酸、麻、脹、重、電流樣感覺,都說是痛
4、針刺后遺感。針刺后不少穴位,特別是四肢穴位,在數天內仍有不同程度的酸脹、沉重等感覺,這是正常的,是針刺的后遺效果。 因此,不必緊張。可讓病人繼續接受針刺治療。相反,還可病人,有這種后遺痛感的,比沒有這種感覺的人,效果還要好些。
脹痛是正常現象,脹表示氣到,說明有作用,微痛就不用管了,劇痛的話說明打到神經或骨了,應該糾正一下位置。
脹痛多為針灸得氣后的感覺。一般針灸后因人而異,往往1-3天內會有不同程度的酸、脹、麻等感覺,也是一種療效的反應。還有一種情況,即原先疾病部位經治療后癥狀好轉,但另一原先處于次要矛盾的部位的癥狀顯現了出來,此時再針對新的癥狀作相應針刺處理即可。
一般的話,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即可,五到七次為一療程,連做三個療程以上。
針灸治病就像服藥一樣,是一種治療方法。服藥有一天一次的,有一天兩次的,有一天多次的,因為藥物在體內產生療效要有一定的藥物濃度,這是決定服藥次數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看病情的輕重,輕的服藥量和次數可以減少,重的相對要增加。針灸也是一樣,根據病情的輕重選擇針灸的次數。
一般來說,病情輕的,可以一天一次,若時間不允許,也可以兩天一次,三天一次;
研究表明,針灸一次,療效維持的時間可以達到72小時,如果只是病后恢復期的調理,也可一周兩次,甚至一周一次;病情重的,可能要一天針幾次,有的需要24小時留針。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