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的習俗正月初一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這個規矩在舊社會特別是農村是很嚴格的,新社會人們雖然不相信鬼神,但仍是比較嚴格地遵守著。
大年初一回娘家吃飯是不行的,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但是其中的含意是嫁去的女兒已經是別人家的媳婦了,過年婆家一定有很多人來拜年,媳婦要幫忙奉茶服侍,因此初一不可以回娘家。
說法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
說法二:迷信觀念認定,已逝的老祖宗,年底(有說臘月28,有說29或30)從天上回家享受供奉,老祖宗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進家了,已婚女人被認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過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或初二)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女兒就可以回家了。
傳統說法中,還有很多節日都不能在娘家過的,包括以下十個節日:
1、就是我們的春節,這是新年的第一天,出嫁的姑娘必須在婆婆家過年,哪怕是不回婆婆家,但也不能在娘家過年,這一條在我們這里是死規定,必須遵守,出嫁的姑娘必須等到年初二的那天由娘家的人去叫才能回娘家。
2、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團圓節,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須在婆婆家過年。
3、農歷的二月二,龍抬頭的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
4、清明節,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而且女人是不能去掃墓的,不管是在婆婆家還是在娘家,女人不能去墓地。
5、五月五日端午節,這一天連小孩都知道是紀念屈原的,可是這一年竟然也不能回娘家,為什么呢,雖然話說,五月五管婆婆母,意思是,五月五日這一天如果回娘家對婆婆不好。
6、農歷六月初一,我們這里還流行過半年,過了六月初一這將意味著這一年過了一半了,不管大小它都是個節日,又叫半年,所以,農歷的六月初一也不能回娘家。
7、七月十五是鬼節,這一天是不能回娘家的,什么原因,也沒人能說的上來,因為是出嫁了,所以就要遵守這個規定。
8、這個節是大節,八月十五,團圓節當然只能在婆婆家過了,如果誰家出嫁的姑娘在娘家過八月十五,左右鄰居都是拿來當話柄的,所以誰也不敢冒這個險。
9、九月九日重陽節也是不能回娘家的。
10、冬至,這一天聽說是對公公不好,所以,在冬至這一天必須要乖乖待在自己家里,或者最好是去婆婆家,因為如果冬至回娘家對公公不太好,所以……,“明白人”都知道不能回娘家。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