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梅雨季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連綿多雨的梅雨季過后,天氣開始由太平洋亞熱帶高壓主導,正式進入炎熱的夏季。
1、在亞洲的高緯度地區對流層中部有阻塞高壓或穩定的高壓脊,大氣環流相對穩定少變。
2、中緯度地區西風環流平直,頻繁的短波活動為江淮地區提供冷空氣條件。
3、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有一次明顯西伸北跳過程,500hPa副高脊線穩定在北緯20度至25度之間,暖濕氣流從副高邊緣輸送到江淮流域。在這種環流條件下,梅雨鋒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渦和切變線,在梅雨鋒上中尺度系統活躍。不僅維持了梅雨期連續性降水,而且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氣。
梅雨鋒暴雨是不同尺度環流系統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種特定地區的特殊天氣,大氣環流的變異性,導致各年梅雨期開始有遲有早,梅雨持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鋒特別活躍,暴雨頻繁,造成洪澇災害。有的年份,梅雨鋒不明顯,出現“空梅”,形成干旱天氣。有的年份,會出現梅雨帶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維持相對穩定的現象,習慣上稱“倒黃梅”。江淮流域梅雨結束后,雨帶移至華北地區,江淮流域進入高溫少雨天氣。在氣象上,把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分別稱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斷梅")。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歷時20多天。但是,對各具體年份來說,梅雨開始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存在著很大差異。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