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退休教授楊學祥預測,新一輪的厄爾尼諾可能在今年下半年爆發。如果新一輪的厄爾尼諾爆發的話,我國2017至2018年會是暖冬。
厄爾尼諾的成因至今尚有爭論,預測模型的選取與相關因素密切相關。大氣環流說、海洋環流說、地震火山說、地球自轉說、日食說、潮汐說、南極半島海冰說等等,眾說紛紜。因此,不同的學說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預測效果,特別是在某種因素起決定作用時,或多種因素疊加作用時,有較好地預測效果。
例如,2015-2016年極強厄爾尼諾的發生,是2014-2015年日食多次發生在兩極、2014-2016年月亮赤緯角最小值連創三年最熱紀錄、2014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異常變大和2016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異常變小、2013-2016年沒有發生8.5級以上特大地震等因素綜合疊加的結果。
按照日食說,2016-2017年應該發生拉尼娜事件,但是由于2015-2016年紀強厄爾尼諾帶來的余熱未退,2016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異常變小,導致秘魯寒流變弱,拉尼娜夭折。
如果拉尼娜現象出現的話,我國2017至2018年會是冷冬。
如果2017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達到最大值或明顯增大,則秘魯寒流必然增強,拉尼娜的復活就成為可能。過去三年的記錄表明,2014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異常變大,阻礙了2014年厄爾尼諾的發生;2016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異常變小,阻礙了拉尼娜的發生。2017年9月南極半島海冰面積達到最大值或明顯增大,是拉尼娜復活的關鍵條件,這在學者鄭飛的預測中可以明顯地看到:9月是拉尼娜逆轉的拐點。
2017年8月21日日食發生在中緯將導致厄爾尼諾增強,2018年兩次日食發生在極區最終引發厄爾尼諾發生。
2017年9月22日那極海冰最大值的異常減少有利于厄爾尼諾的發生,如果異常增加,將阻礙厄爾尼諾的發展。
1、盡量減少外出,寒潮期間人們要注意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采用煤爐取暖的居民,注意提防煤氣中毒。同時要注意添衣保暖,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工作。
2、人們外出,應采取保暖防滑措施,當心路滑跌倒,司機要采取防滑措施,注意路況,聽從指揮,慢速駕駛,如被暴風雪圍困,盡快撥打求救電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