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實傳奇故事改編。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取自于一個真實的傳奇故事。是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藥俠陸勇”。2015年1月27日,檢察院決定撤回對陸勇的起訴,并獲準。最終,陸勇獲釋。
彼時,是2011年前后,陸勇在服用印度仿制藥格列衛多年后,為幫助眾多慢粒白血病病友,他開始提供渠道和消息。但因此,在2013年11月,陸勇被以涉嫌販賣“假藥”等嫌疑罪名被帶走,之后被取保候審。根據法律規定,沒有注冊的藥物就是“假藥”。而那些病友通過陸勇的幫助購買印度仿制藥被歸屬為這一類。2015年1月,他被警方批捕,并被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罪”起訴。就在這時候,那些病友幫助他求情,寫信給法院祈求免于刑事處罰。
2、對于現實的刻畫與隱喻,影片做得恰到好處。
不少手持攝影鏡頭,烘托出人物命運的不確定性。兩組蒙太奇的印度場景意味也不徑相同,前段部分代入感很強,后段煙霧繚繞,印度神像出沒,有種莫名的佛教禪意之味。也許對于現在安于享樂的中國社會民眾來說,這段更有意義。當每個民眾像救世主一般看著男主程勇之時,那種集體性的信仰儀式感呼之欲出。影片中的臺詞也改變了諸多國產片不說人話的通病,每句都和主演的心境同步。
3、感人至深的正能量。
117分鐘笑淚與共的觀影體驗,讓觀眾在草根群像的故事之中一同成長,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也更看到了時代的進步的。網友熱議:“這是一部真正有尊嚴有溫度的電影,從導演到演員都流露出創作上的成熟和自信。在保證足夠娛樂觀賞性的同時,關注著醫藥問題的社會意義,法理與人情在人性的善意中升華。”影片對社會進步的溫暖記錄,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時代需要《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它喚醒了人們心中的善良和希望,通過努力可以改善美好的世界。在國家的大力改革下,醫療體制已經有了特別大的進步,以后會更好!感謝導演和演員,相信我的國家會越來越強大!”
4、以現實主義筆觸,生動刻畫著有血有肉的草根群像。
電影講述的是小人物的故事,立足于普通人,更能夠反應民眾的態度和生活。《我不是藥神》以現實主義筆觸,生動刻畫著有血有肉的草根群像,對于首次執導電影長片的文牧野,影迷大加贊譽:“拍得隱忍又克制,卻又有千鈞之勢,強烈的人文關懷讓影片有著堅韌的骨骼和蓬勃的力量。”點映現場,談及影片笑淚與共的溫暖特性,導演文牧野表示:“我認為笑與淚是打開觀眾心門的鑰匙。除了娛樂性,影片應該融入人性靈魂和社會性。”對于每個角色喜感又不失深度的人格呈現,導演文牧野亦真誠分享:“除了娛樂性的性格鋪陳,《我不是藥神》最難的是生態描寫,需要不同的角色打開這個生態,所以你會看到一眾人物,每個人都會在其中找到自我。”
是的。
事件發生在2015年,34歲時,陸勇被查出身患白血病,但是由于治療費用昂貴,兩個月就花掉了50余萬元的全部積蓄。
渴望求生的他在印度找到了同樣藥效但是價格低廉的藥,并開始為身邊的人推薦,陸勇也因此被稱為中國“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這種藥是印度仿制瑞士的抗癌藥“格列衛”,在國內販賣后引起轟動,但是也受到了很多爭議,被檢察機關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名起訴。但是陸勇被起訴后,很多被他幫助過的病友十分同情他,并為他發起了簽字聲援,稱他給了很多患者自救路徑,最后檢查機關撤訴,但當時仍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輿論討論。
搞笑加悲情,這是一部有深度的喜劇片。
在歡樂幽默的基調中,加入深刻的現實意義,“笑中帶淚”直戳人心。影片前半段是歡欣雀躍,但是后半部分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嚴肅的所在。
影片后半段中臟亂差的居住地、面容蒼白病態的白血病人都讓人心中一顫。他們帶著白色口罩,有的甚至帶著兩層三層,在等待著死亡但是又不愿意死亡。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