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經濟層面看,經貿摩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和下行壓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認為,根據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人員的初步預測,如果美國對我國500億美元商品開征25%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10%到0.12%;如果在這個基礎上對2000億美元商品加征10%的關稅,預計影響我國GDP約0.20%到0.25%。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是存在的。不過,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有應對沖擊的足夠能力。2017年經濟增長中內需貢獻超過90%;貿易依存度下降到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僅就經貿摩擦本身來說,這種沖擊是有限的。
從企業層面看,經貿摩擦對部分外向型企業有沖擊,可能帶來成本增加、訂單下降等問題,企業面臨減產歇業、調整重組的挑戰。電子通信、電氣機械、木材加工、化學產品等行業企業受影響相對較大。不過,同時要看到,一方面美國對我國部分出口商品加征關稅,將逐步向著產業鏈和價值鏈上下游傳導,最終結果會由出口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供貨商以及美國采購者分擔。另一方面,我國商務部已明確表示,在反制措施中增加的稅收收入將主要用于受損企業及員工、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等,努力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下半年把穩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也充分反映出中方對經貿摩擦的充分評估和積極應對。
2018年9月6日下午舉行的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時指出,美擬對華2000億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商務部明確回應將反制。
2018年9月9日,中方向世貿組織提出了貿易報復授權申請。
2018年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于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2018年12月1日晚,王毅在會上表明,中美兩國元首達成共識,停止相互加征新的關稅。
2019年5月10日,美方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的關稅從10%上調至25%。
2019年5月1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