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母乳喂養相較于奶粉喂養來說更具優勢,但不可否認,現如今奶粉確實成了不少家庭的“好伙伴”。
一方面,有些寶媽因為個人原因無法給寶寶提供充足的母乳,所以只好用奶粉來“救場”;另一方面,當媽媽準備給孩子斷奶時,也需要借助奶粉來作為過渡。
因此,家長在給小朋友選擇奶粉時,大多都會貨比三家,反復斟酌后再決定買哪一個。但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一些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奶粉勺上似乎有個“孔”。
來自新手媽媽的疑惑:奶粉勺底部為啥會有個小“孔”呢?在寶寶還沒出生的時候,很多家長的購物車里就已經填滿了小家伙所需要的各種物品,從尿不濕到小玩具,從嬰兒床到兒童電動汽車,只要父母覺得有用,就統統搬回家。緣緣也是這樣的媽媽,只不過她的購物車里還有奶粉這一重要物品。
緣緣因為平時工作比較忙碌,休完產假就要急匆匆地上班,因此她綜合考量了自己的實際情況后選擇了奶粉喂養。
不過,當她打開自己精挑細選的奶粉后卻有些不解,因為奶粉送的塑料勺底部有個明顯的“孔”,這讓緣緣有些茫然,難倒是自己挑的奶粉質量不好,商家偷工減料了?
為了解決這一困擾,緣緣還特地詢問了婆婆,才知道這個“孔”的存在確實是設計人員的良苦用心。
奶粉勺會有“孔”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如果家長仔細了解后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奶粉勺都會存在這樣一個“洞”,但其實這是設計人員故意留下的“bug”。
這是因為寶寶的奶粉大多質地比較細密,如果用普通的勺子快速盛出來,雖然表面看上去取走很多奶粉,但勺子中間容易留下孔洞,這就是混入空氣所導致的。
另外,粉末狀的東西因為壓強的緣故,越到底部越不容易被倒出,需要在瓶口磕兩下才能順利落下,而奶粉底部的小孔就剛好能完美解決兩大難題。
通過這個小孔,一方面可以讓勺子中多余的空氣排出去,另一方面也能阻止奶粉“掛”在勺子上,可謂是一舉兩得,讓寶寶能夠喝到符合沖泡比例的奶粉。所以在知道這個原因以后,家長們心里應該就有數了,日后也不需要再為了這件事情而糾結了。
不過,奶粉上的貼心設計只能幫助父母更好地掌握比例,而寶寶具體吃得開不開心,還要看新手爸媽沖奶粉的手法才行。
父母沖泡奶粉時,有幾個技巧需要掌握★奶粉溫度在40°左右為宜
新生兒皮膚比較嬌嫩,過高的沖泡溫度會讓孩子無法下嘴,因此家長可以提前準備一個恒溫水壺,將溫度設定在40度上下,隨取隨用。
若家里沒有恒溫水壺,也可以將水滴到自己的虎口處,只要略微覺得溫熱就可以了。
★先水后奶才是正確順序
作為“打工人”的我們,對于沖泡咖啡的順序應該是很了解的,不過沖奶粉跟沖咖啡所采取的步驟卻恰恰相反。
這是因為寶寶喝奶具有固定比例,若先放奶粉就已經占據了一定位置,再加水的話,在同樣的刻度下奶粉會沖得更加濃稠。
★沖泡奶粉不能上下搖晃
家長正確沖泡奶粉的方式是將奶瓶放在手心,隨后輕輕揉搓,令奶瓶內的奶粉輕輕化開。而若是采取上下搖晃的方式,容易產生氣泡使空氣混入其中,這樣寶寶在喝奶的過程中會容易出現嗆奶或者溢奶的情況。
本內容和圖片都是由用戶投稿,如果有侵權,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