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云吞面
為什么要在一碗面條上花這么大功夫?竊以為廣州本質(zhì)上是一個市井之地,作為餐飲的代表符號,不可能由山珍海味的奢華或是蘿卜牛腩的草根來代表,武斷一點地說,亦俗亦雅,亦繁亦簡,有本地群眾基礎(chǔ),又有香港這個參照體系,除了云吞面還能是什么?
和山西不同,廣州人吃面要爽韌,而且湯底不能馬虎,各個面店都出盡法寶熬制自家的上湯,老字號面店的上湯便是用豬骨頭、大地魚和鮮蝦頭等多種材料熬制而成。這湯除了選料考究上乘,據(jù)說制作時更有專人伺候,文武火熬之,通宵達旦,熬成的湯經(jīng)過仔細(xì)過濾,去油后加入蝦子。湯色金黃通透,濃而不膩。煮好的面食注入精心熬制的上湯,濃香逼人,綴以新鮮韭黃或蔥花少許,有畫龍點睛之效。好湯底,還要有好面才留得住客。
“第一面”
———分店效果不理想
總店位于江灣橋腳中海名都樓盤東側(cè)的“第一面”,據(jù)說香港的許多頂級面館就是從這里拿的原材料,不過在農(nóng)講所附近開了分店后效果就差多了,湯底不太理想。左邊是獨創(chuàng)的“機器傳統(tǒng)竹枡面”搟面過程示范,右邊是壓面生產(chǎn)的實際操作展示,可就是看不到湯的名堂。
“寶華面店”
———湯底湊合
蝦頭、龍骨和大地魚,據(jù)說這湯底的基本配方就是以這寶華路上的老面店為摹本,不過湯底雖然湊合,面條就不盡如人意了,和街上行貨的竹升面沒什么區(qū)別,入口堿性太大,甚至把湯也連累了。
“巧美”
———云吞真材實料
招牌的“五寶云吞面”真材實料,這云吞我當(dāng)場就吃出一個完整的鮑魚———當(dāng)然不是“阿一”那種干鮑,新鮮的鮑魚仔。至于面條,大家當(dāng)給蔡瀾老先生一個面子吧,畢竟老人家也來過幾次了,目前在廣州已經(jīng)有了六家分店,離地鐵最近的是中華廣場后面東華東路那家。
“作記”
———安全也是賣點
逢源路“作記”在圈子里還是有些口碑,但它的賣點是老板說的“絕對不含化學(xué)物”,也就是說“安全第一”成了特色,這里其它面做得也很雜,甚至還有一種專供外賣的“水面”,即是不加蛋的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