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子如殺子,怎樣算慣?解釋的明明白白,值得當父母的一看。所以說,所謂父子母女一場,也只是相互陪伴著走一段路罷了。
也正是因為父母不可能守護孩子一輩子,所以才更不能溺愛嬌慣孩子,不然倘若有一天,我們都不在了,還能指望誰慣著護著我們的孩子呢?溫柔、正確、有原則的愛,才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以下是著名教育家列出的“10大慣子癥”,非常典型,家長仔細看看,自己在育兒上有沒有犯慣子癥?中了的趕緊調(diào)整改正,沒中的偷著樂完了也要再接再厲繼續(xù)堅持喲~
1.特殊待遇
把孩子擺在特殊的位置,處處享受特權(quán)……只會將孩子培養(yǎng)成目中無人、自大自私的討厭鬼。習(xí)慣于高人一等,對其他人沒有同理心,更不會關(guān)心他人,日后談何人際交往?
2.當面袒護
無論對錯,只知道一味地袒護孩子,甚至在其他人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橫加干涉、當面袒護……這算哪門子為孩子好?一味地袒護,孩子永遠都不覺得自己有錯,沒有半點是非觀念。
更何況,在其他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干涉,往往還會造成家庭矛盾。不止如此,還會失去權(quán)威,孩子時時刻刻都有“保護傘”、“避難所”,更會天不怕地不怕地搞事情了。
3.過分注意
總是“眾星捧月”一樣圍著孩子轉(zhuǎn),孩子能不飄嗎?漸漸發(fā)展下去,就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那種人了。再說了,孩子的精力本就是有限的、難以專注的,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一會兒這一會兒那的,孩子更難以控制自己專注注意力了。
4.輕易滿足
大人都明白的道理,越是能夠輕易得到的越是不會被珍惜。那為什么,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呢?輕易的滿足孩子,不只可能造就孩子重享受、怕吃苦的壞毛病,還會導(dǎo)致孩子毫無耐心,更別提延遲滿足得到的幸福感了。
5.生活懶散
人常說,做什么要有做什么的樣子,如果默認孩子可以懶懶散散,想怎樣就怎樣,對生活沒有熱情,這是讓他日后錯過多少有趣的事情啊?在該奮斗該拼搏該冒險的時候得過且過,最后怕是自己都不知道為什么人生如此無聊吧。
6.祈求央告
求孩子吃飯睡覺?這畫面簡直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小時候的孩子對世界沒有規(guī)則意識,是最會欺軟怕硬,最會看人下菜的。試問,“跪著的教育”,孩子會認嗎?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tài),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yǎng)不出有責任心、落落大方的性格,就連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7.包辦代替
無論是舍不得孩子干活,還是嫌孩子做的不好耽誤時間,都是不可取的。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有自理能力,更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體諒別人,從小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甚至幫父母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wù),這都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一部分。要知道,做父母的,既然明知不能代替孩子成長,就千萬不要剝奪孩子成長、體驗生活的機會。
8.大驚小怪
哪個人是沒摔過就學(xué)會走路了呢?哪個人是從小沒生過病吃過藥打過針呢?哪家的小孩不是嗷嗷哭過來的?孩子長大過程中會摔跤、會生病,這都是必然的,做父母可千萬不要玻璃心啊。與其一驚一乍,不如多學(xué)一些育兒知識,多學(xué)一些簡單的兒童護理。
9.剝奪獨立
家家的孩子都是寶,一屋子大人帶一個小孩,往往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孩子出門都不用帶腿了。怕的是,在孩子懂事的時候還這樣“過度保護”,一不小心就把孩子養(yǎng)成“窩里橫”的性格了。
10.害怕哭鬧
不辨是非,只是單純想讓他停止哭鬧,一味地遷就、順從,只會讓“哭鬧”變成孩子要挾大人的武器。出現(xiàn)分歧,必須要表明態(tài)度,有問題就冷靜下來解決問題,一哭二鬧什么用都沒有。
這10條,希望你一條“紅線”都沒碰到。
我們都知道,父母護得了孩子一時,卻護不了一世,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擺正位置、調(diào)整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要知道,我們舍不得讓孩子吃的苦,生活是會給他補上的。與其這樣,還不如懂得放手,孩子就和種子一樣,只有經(jīng)歷風(fēng)雨、挫折、挑戰(zhàn),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人生沒有溫室,越早讓孩子知道做人的道理,越是最高級的關(guān)愛。孩子終將是要學(xué)會自己面對一切的,請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長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