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話叫“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每當人們說這話的時候,經常是要批評一個人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行為不端或者是沒出息、不爭氣,才會用到這個俗語去形容。
這句老話其實完全可以用《易經》來解釋,由于《易經》的“三才”宇宙觀,“三”是成數,可以象征事物的成熟與完成,所以說,“三歲看大”。
《易經》里有“七日來復,天行也”的說法,七是天道運行的周期數,又“正月七日為人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節慶,“七”可以象征人一生的時間,所以說,“七歲看老”。
這是古話,也就是所謂的經驗之談,經驗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想鑒別這句話的準確性,就需要一些數據和科學觀點來論證。但是小孩子0-3歲確實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在,這是有科學論證的結果。
研究顯示:3歲是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
新生兒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到了1周歲時,寶寶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2周歲時,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周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
實驗表明: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與能力培養的關鍵期
據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給1000名3歲幼兒做的實驗觀察表明: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后的性格。可見,3歲以內的孩子,跟隨什么樣的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長大后就容易形成相應的性格。
一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雜志上的研究發現:三歲時自控能力差的孩子,長到32歲時更有可能出現健康和財務問題,甚至會有犯罪記錄。
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孩子7歲時的數學和閱讀技能會影響到他們今后是否能獲得事業的成功。
3歲-7歲關鍵期,這樣培養孩子
兒童心理專家和教育家們把從3-7歲這個階段稱為學前期,父母要如何抓住學前期這個教育關鍵期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呢?
?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學習榜樣。因此,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家長平時在家說話做事都要考慮到孩子,一切以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為原則,別因為你的負面情緒影響了孩子。
?注重陪伴
親子陪伴對孩子的意義重大,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只要條件允許,都要把孩子帶在身邊,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孩子帶在身邊,也要經常陪伴孩子,不要因為工作忙忽視對孩子的陪伴。
?快樂教育
快樂能給孩子帶來勇氣,使孩子更加樂觀;快樂還能激發孩子的潛能,使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平時要向孩子傳播快樂的情緒,讓孩子在歡聲笑語的環境中成長。
?社交培養
學前期的孩子對外界的很多東西都會感到好奇,此時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社交能力進行培養,多帶孩子到外面走走看看,結交新的朋友。
?專注力培養
孩子到了3歲以后往往容易分心不專注,表現在容易走神、不能專心學習。家長要查明原因,比如玩具不要買太多,這樣孩子的專注力也會下降。此外,可以陪孩子玩提高專注力的游戲或者看繪本。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