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為了尊重我們傳統的文化,建議過年小孩不要剪頭發,可以在大年初一之前剪好頭發。
不過,對寶寶身體來說,正月里小孩剪頭發,不會對寶寶的身體造成損害的,更不會對寶寶的親人有影響或者威脅。
而且因為正月是過年,很多人都為了迎接過年能有個新面貌,在臘月就已經把頭發理好了,這樣正月剃頭理發的人自然就少了。正月里不能剃頭,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財源滾滾。
按照民間說法,“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據民俗專家考證,這一傳統來自于清初對漢人強制實行的“剃發政策”。漢人以正月不理發來寄托對明朝的“思舊”之情,后來訛傳為“死舅”。
常嗣新介紹說,這也是一個由行業習俗演變為全民習俗的典型例子。古人除夕辭舊迎新自然會想到從“頭”做起,這就使得剃頭師傅在臘月格外忙。為了能在正月里得到休息并走親訪友,理發行業慢慢形成“正月不理發”的規矩,并最終形成全民習俗。
舊時民俗禁忌甚多,“正月里不許剃頭”即為一例。夏歷第一個月里,任憑男孩毛發瘋長,卻絲毫不能侵犯,否則對舅舅不利。“正月里剃頭,死舅舅。”多嚇人的一份責任,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頭頂之物。直至夏歷二月初二,男孩才有了剃頭的自由。
滿族入主中原后,大量接納漢族士大夫參加政權,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等高官顯位,都是滿漢各半。在這“滿與漢,共天下”的局面下,滿漢民族矛盾逐漸減弱,日久天長,漢人也奉“滿清”為正統了,剃發漸成習慣。
這樣,正月不剃頭以“思舊”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文化心理基礎,由諧音訛傳為“死舅”。為了反抗滿族的統治,漢人就編造出正月剃頭死舅的說法。正月一個月不剃頭,意味著一年沒有剃頭,以此來緬懷祖宗,緬懷傳統。而舅舅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是公正的象征,一般家庭分家都是由舅舅主持公道。所以這才有了過年不能剪頭發的傳說。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