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是嬰兒發育正常,活力很好,只是吃奶量暫時減少。
“生理性厭奶期”在嬰兒是很常見的現象,常發生在兩個時期。
第一時期:有的新生兒喝奶量一向正常,到2、3個月大,突然喝奶量減少,但活力、體重都正常,無任何病態。這主要是在2、3個月前吸奶是種反射動作,只要給予奶水就喝,但是之后就會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欲來調整奶量,所以食量可能會變少。
第二個時期:是4-6個月以后,嬰兒的生理發育及感官功能愈來愈成熟,開始對周遭的環境產生好奇并喜歡探索,自然就容易對“吃”分心,這該是厭奶的主要原因。
另外,四個月之后可開始替寶寶添加輔食品,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后,很可能會“喜新厭舊”,變得不再只鐘情于“奶水”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甚至對吸拇指或玩弄垃圾筒都覺得比喝奶好玩,所以會有厭奶的現象產生。
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擾,致使孩子對吃奶,特別是配方奶喂養的興趣降低,出現進食奶量減少,因此被冠以“厭奶”。
1、 孩子進食時的環境過于嘈雜。隨著嬰兒長大,神經系統必將逐漸成熟。其中,表現在對外界事情的興趣逐漸增強。如果孩子進食時,家長的走動或其它聲音都可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孩子進食時,爸媽可以自己也在進食或嘴里咀嚼食物,比如口香糖等,以此引導孩子進行咀嚼。孩子喝奶或進食時,家長最好不要說話或做其它動作,這樣孩子可以比較專心地進食。
2、 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較大。孩子在生后會盡快接受母乳或配方奶喂養。可是在孩子3-4個月時,很多家長會給孩子添加果汁、鈣水等味道比母乳或配方奶重很多的液體,而且這些液體也通過奶瓶喂養。這樣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混淆。為何同為奶瓶進食的液體,會有味道上如此的差別。待孩子味覺有些發育時,他們就會作出選擇,躲避奶汁的喂養,而等待果汁等味道較重的喂養過程。
因為食物味道上差別造成的“厭奶”只能通過調整味道來解決。比如:將配方奶中也加些果汁,同時停止果汁的奶瓶喂養,待孩子再次接受配方奶后,逐漸減少配方奶中添加的果汁量,最后停止添加果汁。為了繼續給孩子提供水果中的營養,可采用果泥,小勺喂養的方式。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