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時,許多早產兒,尤其胎齡小于34周的早產兒由于發育不成熟和疾病等原因常常不能自己吃奶,醫生和護士會通過胃管把奶慢慢注入寶寶的胃里。開始可能每次喂奶量很少,每天多喂幾次,根據寶寶的耐受程度會逐漸增加奶量。在吃奶量還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醫生會給予腸外營養,就是通過靜脈輸液將營養物質輸入,等到寶寶吃奶多了,腸外營養就不需要了。
對于胎齡大些的早產兒來說,他們的吸吮、吞咽和呼吸三者之間發育協調,可以自己吃奶了。但是由于胃的容量小,每次喂奶量也不可能像足月的寶寶一樣多。而且他們吃奶很容易累,常吃吃停停,休息一會兒再吃,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的寶寶脾氣急,吃奶很快,常會憋的喘不過氣來。這時要讓他(她)休息一會兒,喘幾口氣后再接著吃。
人工喂養時,要選擇合適的奶嘴,太大會嗆著,太小又費力。每次喂奶現配現吃,不要在室溫下放置過久。吃奶的用具注意清潔,每天消毒。另外,奶的溫度要適宜,既不能太涼,也不能太燙,一般以奶滴在手背上不感到冷或燙為宜。
在每次喂奶后要把寶寶豎抱起來,趴在媽媽的胸前拍拍背。這樣做是為了幫助寶寶把吃奶時同時吃進去的氣體排出來,以免吐奶。在3個月以前,許多寶寶會溢奶,就是在吃奶后順著嘴邊流出一些奶來,尤其在寶寶使勁兒或活動以后。這是正常現象,慢慢大些就好了。如果出現嗆奶情況,馬上把寶寶側過身或面向下輕拍后背,把鼻咽部的奶液排出來,以防窒息。
早產寶寶出院前應咨詢有經驗的醫生,選擇合理的喂養方式。
1、母乳:對于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的早產兒,母乳仍是出院后首先的選擇。要注意母親的飲食和營養均衡。
2、母乳+母乳強化劑:極(超)低出生體重兒和出院前評價營養狀況不滿意者需要繼續強化母乳喂養至胎齡40周。此后母乳強化的熱卡密度應較住院期間略低,如半量強化(73 kcal/100 ml),根據生長情況而定。
由于母乳喂養對早產寶寶尤其重要,因此在寶寶住院期間,媽媽要堅持每天把奶擠出來送到醫院。吃不完可以將母乳冷凍,在6個月內沒有問題。這樣媽媽的奶水才會越來越多,當寶寶出院后可以繼續吃到母乳。
3、早產配方奶:人工喂養的極(超)低出生體重兒需要喂至胎齡40周;如母乳喂養體重增長不滿意可混合喂養(早產配方奶不超過每日總量的1/2),作為母乳的補充。
4、早產兒出院后配方奶:適用于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的補充。
5、嬰兒配方奶:適用于出生體重>2000克、無營養不良高危因素、出院后體重增長滿意、人工喂養的早產兒或作為母乳不足時的補充。
因早產兒消化能力差,胃容量小,但每日所需要的熱能又不能少,所以只能采取分次哺喂的方法。如:體重低于1500克的早產兒,每隔2小時哺喂一次;體重在1500克以上的早產兒,每隔3小時喂一次。
因早產兒消化能力弱,所以最好采用母乳喂養。初次喂奶量不可太多,體重在1500克的寶寶,開始量為4毫升,如喂后反應較好,每次可增加2毫升,但每天每次最多增長16毫升。體重低于1500克或超過1500克的寶寶酌情增減。白天在兩次喂奶
之間,應喂少量的葡萄糖水。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喂完后,最好讓嬰兒側臥,避免吐奶時引起窒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