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老人言:露手,露腳,不露肚子。不露肚子,也可以說是不露肚臍。肚臍,中醫又稱“神闕”,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它就如同人體與外界的一道門,守好這道門,才能更好的保證人體健康。
專家提示,孩子的腸胃較成人更為脆弱,更需要保證肚臍不受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腸胃功能紊亂。因此,養護孩子的腸胃不如從給孩子的肚子保暖開始,平常給孩子加一件小肚兜,實用方便!
都說:睡不醒的冬三月。冬季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都容易睡懶覺,晚起的結果往往是孩子的早餐錯過了鐘點,早餐不準時,午餐與晚餐的時間也難以保證。長此以往,孩子的生物鐘就被打亂了。什么時候吃飯不能確定,就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孩子的腸胃發育與健康,有時甚至會引發一些腸胃功能性紊亂。
每餐飲食還要注意用餐時間。孩子吃飯速度要慢,25分鐘以上為佳。專家解釋,細嚼慢咽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增強胃的消化能力,保護腸胃。
由于,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腸胃系統更為稚嫩,孩子更適合少食多餐,減少暴飲暴食,減輕孩子腸胃負擔。育兒專家解釋,誘發孩子腸胃問題,飲食量不合理只是原因之一,飲食結構失衡也是一大因素。飲食結構失衡,如攝入的蛋白質過高、碳水化合物過低,也容易便秘。此外,專家提示媽媽們注意,飲食結構平衡與否很有可能影響孩子的腸道菌群平衡,進而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體態體型等方面。所以,媽媽們需要為孩子精心定制飲食菜單,注重孩子膳食纖維、乳酸菌、維生素以及氨基酸的合理攝取。
早餐不吃,無意間的饑一頓、飽一頓,會慢慢侵蝕胃的健康。胃是一個嚴格遵守“時間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時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沒有食物中和,就會消化胃黏膜本身,對胃黏膜造成損害。
嬰幼兒冬天吃飯的速度一定要慢。如果剛從室外回來,不要馬上吃飯,可以先喝點溫水,過10-15分鐘后再進餐。每頓飯的進食時間至少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冬天吃飯,最好先吃點主食,再吃菜肉、喝湯,這樣有利于刺激唾液分泌淀粉酶,增強胃的消化能力,還能保護腸胃。
許多藥物都會損傷胃黏膜。例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會通過抑制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止痛的作用。還有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也常常會導致胃炎、潰瘍或胃穿孔的發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