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以肚臍為圓心,以約2指寬為半徑畫圓。
手法:
讓寶寶仰臥,媽媽用手掌或中間三指,順時針在寶寶肚子上緩慢畫圓揉摸。共揉5分鐘左右。
原理:
1、這樣揉摸寶寶的腹部,不僅能夠揉到寶寶肚臍兩側的天樞穴,同時還能夠揉到位于肚臍正中的神厥穴。
2、神厥穴具有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與天樞穴相配按摩,能夠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寶寶便秘,要依順時針方向揉,若逆時針按揉,則起到溫補止瀉的作用。
位置:
位于寶寶背部正中線,由腰部的最低點的凹陷處,到尾脊骨。
手法:
讓寶寶俯臥,媽媽用拇指或中間三指,自上向下,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脊骨,約一秒鐘推一下,共推2分鐘,100-300次。
原理:
1、推七節骨是小兒推拿中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見手法之一。
2、下推七節骨具有升降脾胃,調理二便的功效,適用于一切熱證、實證如煩躁不眠、便秘等癥狀。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
小兒便秘務必“下推”,若小兒腹瀉,則用“上推”的手法,千萬別弄反了。
位置:
尾椎骨最末端,寶寶小屁股的凹槽內。
手法:
讓寶寶俯臥,媽媽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適中,一次約按揉1秒,共揉2分鐘,100-300次。
原理:
中醫認為,按揉魚尾穴能夠“通調督脈之氣”,調整大腸功能,有助于消滯通便。
媽媽也可以試試按下面的穴位,一般在飯后1小時輕按數次,對促進腸蠕動也會有所幫助。
1、足三里穴:
讓寶寶坐好,在他膝蓋外下方凹陷的部位下3寸(約三四橫指)的位置就是足三里穴,連續按壓該穴位1-2分鐘。
2、支溝穴:
位于手腕背部橫紋上3寸處,尺、橈兩骨之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