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種飯適合生病寶寶吃,好消化還健脾胃,能加快痊愈。如何“清淡飲食”呢?難道只是做個饃菜湯嗎?這里面其實有技巧。
熬大米或小米時,熬出米油,連米油一起喝
寶媽們在家煮小米粥時,常常會發(fā)現(xiàn),盛到碗里的粥最上層總是浮著一層稠稠黃黃的油狀物,看著還帶些浮沫。有些家長因為嫌臟,就會把這層油撇去,其實這可虧大了。這叫米油,是好東西。
米油里含有大量的煙酸、維生素B1、B2和磷、鐵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含有一定的脂肪。米油性干味平,利于吸收,而且還有滋陰作用。小寶寶喝了,不僅利于消化,還開胃健脾,十分有利于生長發(fā)育。
寶寶生病的時候,胃口一般比較差,因為脾胃運轉(zhuǎn)受阻,也不能吃蛋白質(zhì)高的食物。因此,好消化的米油就成了最佳選擇。
米油熬制也是有講究的,熬粥時要將粥熬得黏稠一些,一邊在火上熬一邊攪拌,這樣粥里的“油”才能被熬出來,最后浮在最上面。用勺子取下最上面的這層米油,稍稍放涼能成果凍狀,這才是真正熬好了。
大米油是白色的,入肺經(jīng),咳嗽的寶寶可多喝,小米油入脾經(jīng),脾胃不太好的寶寶可多喝。也可以各取所長,將大米小米摻在一起熬,熬成濃濃的“二米油”。
這里還有一個給寶寶做健康零食的妙招。將米油舀出,加入麥芽糖,之后凍在冰箱里,就成了Q彈的零添加果凍。等寶寶吃的時候再取出加熱,既好消化又健脾,吃得再多也不怕。
做小面湯
小面湯其實就是俗稱的“面疙瘩湯”,但跟普通的面疙瘩湯又不同。因為它經(jīng)過大力反復(fù)攪拌后,面粉中的蛋白質(zhì)被分解,變得更好消化,也更適合生病的寶寶喝。
小面湯怎么做呢?先將面粉里加適量水,然后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大力攪拌,直到攪得面團能被筷子全部帶起來。之后加入冷水,沒過面團2厘米,放置5分鐘,謂之“醒面”。
等醒好后,用筷子牽起面團的一頭,上下投入水中反復(fù)10次。之后等水煮開,一邊下面團一邊水平用筷子劃拉。做得成功的小面湯,下在水里的時候呈絲狀、絮狀,好看又好喝。
做小面湯是個力氣活,只攪面就得十來分鐘,常常攪得我手腕疼。同時加水多少是能否做成功的關(guān)鍵。這里慢媽我有個小訣竅:一邊攪一邊加水,如果覺得水加多了太稀,可再加些面粉,如果攪不動,就再添點水。
你在家給寶寶做過這兩種飯嗎?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