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基本治療需要2至4次門診。第一階段牙周治療包含以下步驟:
牙周囊袋探測
全口X光拍片
口腔衛生指導
牙結石清除
牙根整平術與牙齦下刮除術
某些牙周炎,單靠洗牙、牙根整平無法控制發炎,此時就須要在完成第一階段治療后,在牙周囊袋內放置局部牙周藥膏※註1。
※註1:牙周局部用藥:有些牙周炎,因菌種關係,而不易痊愈。此時,在第一階段治療完成后,在牙周組織內追加局部藥劑,讓抗生素凝膠在牙周囊袋內長期作用,可以顯著改善牙周炎。
牙周囊袋深度超過5mm者,需動小手術將牙齦翻開,針對牙周囊袋底部進行徹底清創。經過深部清創后,若需要重建缺損的齒槽骨,需搭配「骨導引再生手術※註2」;如果是牙周組織有構造上的缺陷,則需視情況採用「牙周整形手術※註3」。以上手術,通常可以在同一次進行。
※註2:骨導引在生手術:已被破壞的牙槽骨,無法靠單純的牙周手術令它再生。因此,破壞範圍太大時,需要進行重建,重建方式是藉由骨粉、再生膜等生物科技材料,植入缺損部位,使組織再生。這就是「導引骨再生術」。導引骨再生術是項小手術,只需使用局部麻醉,手術過程約30-60分鐘。
※註3:牙周整形手術:牙周整形手術,是用來改善牙周組織解剖構造的手術,經常與牙周治療、或人工植牙的療程,搭配進行。
牙周手術后,會進入治療的第三階段–維護期。這段期間大約每隔3~6個月回診檢查、洗牙。范醫師說明,維護期的重點在于加強潔牙訓練,讓牙周組織恢復穩定,并且觀察術后狀況。若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某些牙齒仍未恢復健康,便可確定它們無法挽救。這時候就必須先拔掉,才能進入贗復重建的階段。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