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其實大家把栓q在自己嘴里念念就會發現和英語“thank you”音很像。其實“拴q”其實就是英語“thank you”的諧音梗,本意是謝謝你,但是作為網絡用語來講,表達的是一種陰陽怪氣的語調。
2、栓q最早出自于抖音的一些搞笑女,她們在分享一些有趣的新聞內容時會用到這個詞匯;
3、常用的表達方式有:我真的會謝、純純無語、一整個XX的大動作等口頭禪;
4、后來將栓Q與我真的會謝結合在一起,又表示真的很無語,下頭的一種情緒,所以語境不同意思不同.
第1類,來自某些地區的方言
例如你瞅啥、坑爹、吐槽、要得等詞語的出現。在網絡流行語中,有很大一部分的詞語是來自于中國各省市特殊的發言。由于網絡熱詞的出現,也導致不同地區開始出現不同層次的了解,地方文化也得以說出。相比較常見的,你瞅啥是出自于東北的發言。坑爹則是來自于山東濟南的方言,就是坑害我,陷害我的意思。吐槽,這是來自福建省的方言,是由福建省的閩南語直接音譯過來的,大概意思是抱怨。而要得是來自西南地區的發言當中,意思是可以。
第2類,由最初含義延伸而來。
例如打醬油,土豪等的出現。土豪在中國人的使用背景里面是指有錢,卻沒有知識文化的人。在中國不同時代背景下,土豪又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據資料顯示,在清朝土豪是指鄉下魚肉百姓,有錢有勢的混混和惡霸;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土豪又是代表有錢總是喜歡欺壓別人,無故炫耀的人。而在現在中國網絡熱詞當中,土豪的意義,變得更多,但是都和金錢財富相關,更多的是調侃,反映的是中國普通民眾對社會貧富差距的一種宣泄。而打醬油一詞出現很早,最初的含義是致命的本來意思,去買一瓶醬油的意思。在網絡上流行起來則是表達,小孩都可以打醬油了,就是指小孩已經長大了,成熟了,是中國網民對時間和歲月變化太快的一種調侃和無奈。
第3類,熱門事件當中提取而來。
在中國,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小事都能第一時間內被網民知道,一些熱點事件出現的詞語,就會被中國網民用諧音代替,或者某些詞語就會被頻繁使用,自然而形成了網絡流行語。如中國首艘航母首次飛機起飛熱點事件中,一次指令員表示起飛的指定動作風靡全網被網友戲稱為走你。像表哥表姐,表叔的熱點詞語的來源則是原山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的貪污腐敗事件曝光之后,成了網絡流行詞之后在網絡上出現的大學通過佩戴多塊名貴手表而出現的男男女女他們都被戲稱為表哥,表姐表叔。另外在中國網絡流行語中有一個詞語,經久不衰,隨時被人們應用在生活當中,元芳,你怎么看?他的表達含義是指問一個人對這個事情的看法。
第4類,由外語諧音演變而來。
最常被中國人所使用的網絡流行語中頻繁出現的事,日語和英語。尤其是日語某些字音的發音和漢語很接近,所以被中國人使用成了網絡流行語,例如你懂的和毒蛇。他們的來源就是日本的動漫產業,中國很多的流行語都來自這里面,像《海賊王》,《七龍珠》等熱門動漫,是大量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在網絡流行語中,毒舌是指用詞很犀利的人,這個詞的常見諧音隨處可見在日本動漫當中。而你懂的,是從英語you know直譯過來,中國人用這三個字來表達一種心照不宣的心情和想法。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