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這種生物啊,真的很難理解女人和女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在這些頭腦簡單的動物眼里“大家都是一家人,為什么總是要爭個高低?”站在女人的角度,我來跟男筒子們揭露幾個血淋淋的現(xiàn)實:
①對婆婆來說“視如己出”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忒難。對于兒媳來說也是一樣,她生你養(yǎng)你不假,但要求我像你一樣愛她就有點沒道理了。
②畢竟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環(huán)境,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上有不同是正常的,有點兒磕磕碰碰也在所難免。
③對于婆媳關系的固有看法,可能在一開始就使得兩個女性采取防御姿態(tài),最終漸行漸遠。
④從本質上來說,媽媽和老婆就是兩個毫無關聯(lián)的女人而已,她們倆之間的唯一紐帶就是你,出了問題,你說是誰的責任?
婆婆兒媳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中間的那個男人出了問題。婆婆、媳婦在外也都對人客客氣氣笑臉相迎,到家怎么就要冷言冷語隨時開火?男人勸架的嗑兒永遠是那么幾句“xx你別跟我媽計較,她都那么大歲數(shù)了”“媽,你別跟xx計較,她不懂事兒”……“別計較”三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比登天還難。
能夠維系好一個家庭,維護好媽媽與老婆之間關系的平衡,對男人來說是比事業(yè)成功更大的挑戰(zhàn)。如果你家有兩個這樣的女人,不妨看看以下這幾個辦法是否可行。
1、如果你還住在老人的房子里,那么毫無疑問,你需要搬出去。“沒錢買房”不是借口,“沒人帶孩子”也不是借口。你已經(jīng)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還貪戀年邁老人為你的生活所提供的種種便利,這無疑是自私的。
2、明確底線。做父母的總有一個想法“不管你多大,你始終是我的孩子”,“我比你歲數(shù)大,我的經(jīng)驗比你多”也因此借著愛的名義做過很多過分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首先要了解你妻子的想法,哪些事情是她所不能接受的?比如,婆婆拿著你們的家門鑰匙、不打招呼就上門、錯誤的帶孩子方式等等。在明確了之后,再以“我(兒子)”的名義去與媽媽進行溝通,這樣更容易得到老人的正面回應,降低激化矛盾的可能。
3、在矛盾發(fā)生后不能坐視不管,首先要弄清楚,這次爭吵的源頭在哪里。其實很多時候,婆媳爭吵的目的是相同的,只是在方法上彼此都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首先要讓她們看清這一共同點——你們兩個并不是相互對峙的兩個軍隊,你們的目標是一樣的。之后再公平的對兩個人的做法進行分析。不要偏袒,使人信服是原則。
4、很多媽媽都愛說一句話:“我是你媽,我能害你么?”其實很多時候,即使主觀上沒有這個目的,卻起到了這樣的作用。一兩句閑言碎語在心里不斷發(fā)酵就有可能形成大的問題和不滿,從而無形之中對家庭關系造成影響。所以家庭中的男人要站穩(wěn)立場,不要因為媽媽一句話而誤解了老婆,也別因為老婆的話疏遠了媽,真正了解這兩個女人的人只有你自己。
5、婆婆對兒媳的敵意大,多半是控制欲作祟——曾經(jīng)可以掌控兒子的一切,現(xiàn)在他卻和另一個女人親密無間。這時,兒子要做的不是盲從媽媽的話來讓她覺得自己沒有失去這個兒子,而是讓她認清、孩子已經(jīng)成熟、已經(jīng)擁有了獨立的家庭,但是在做丈夫,做爸爸的同時,也依然是她的兒子。所以即使不住在一起,時常帶著妻兒一同看望老人也是必須的。偶爾的溝通更容易讓婆媳雙方產(chǎn)生好感。
其實,不只是婆媳之間的相處,人與人交往最重要的基礎是“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不同、體諒彼此的難處、理解彼此的需求,都需要這個兒子、這個丈夫來作為紐帶。婆媳并不是爭奪兒子/丈夫注意力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創(chuàng)建家庭和諧氣氛的合伙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